金佛山審美沉思錄
發布時間:2022-08-09 08:22:23 來源:南川網
新聞摘要:     南風子  1  谷雨時節,我立于一棵喬木杜鵑之下。  此處,云霧倏忽而來,倏忽而去。它們來

  

  南風子

  1

  谷雨時節,我立于一棵喬木杜鵑之下。

  此處,云霧倏忽而來,倏忽而去。它們來給我沖洗身心上的塵囂嗎?這樣我才好走入花海,不那么慚愧。

  平生第一次見到這樣高大的杜鵑。

  樹高三丈多,海碗口粗的樹枝數十根,掛花萬朵,雍容大氣,堪稱花木中的偉丈夫。好一樹繁花也:花型碩大,花瓣厚重;開得氣勢豪邁,風吹嶺的烈風奈何不了它。

  這個時節,山下芳菲將盡,春意開始凋零,而此處的喬木杜鵑開得轟轟烈烈。春天被金佛山延長了。

  一束束陽光走過,萬花燦爛,光華四溢:含苞的,細點一粒丹朱;怒放的,輕飄半寸紅云;開盡的,微露幾許粉紅。云霧在枝丫間徘徊,增添幾許仙氣。光影在閃爍,色彩在變幻,宛若片片朝霞落滿枝頭。

  花朵如此秀妍,枝干卻爬滿青苔,遒勁如蛟龍,有鐵的質感,帶隸書的筆意。花與干的對比,一剛一柔,那么強烈,那么驚心動魄。這個偉丈夫,筋肉如鐵,錦口繡心,文武雙全。樹干是他的江湖之身,花朵是他的廟堂之心。他居于草莽,卻一直仰望星斗。上馬提刀破敵,入萬軍之中如入無人之境;下馬提筆著文,寫出晶瑩如冰雪的詩歌。

  凝神細觀的我,有點恍惚,仿佛走進一幅色澤光艷、顏色厚重的油畫。

  在這個金佛山古杜鵑公園,杜鵑竟是喬木,而竹子也竟是方的。這些金佛山方竹,纖細、清秀、勁挺,形狀橢圓帶方,隱隱有棱角,宛如重慶女子,是有棱有角的眉清目秀。

  金佛山高峻,冬天雪大冰厚。喬木杜鵑挺著剛勁的枝干,與寒風、刀霜、雪劍對抗,守護身下的方竹。春回天暖,方竹依偎著喬木杜鵑,收集斑駁、明亮的日光。喬木杜鵑,打開心房與花苞,說出積蓄一冬的情話。一如人間蕩氣回腸的愛情,驚艷了時光。

  清秋之時,雨水淋漓,方竹筍開始茂發,勃然、沛然,日長尺余。與他處的春筍、冬筍不同,方竹筍盡得深秋高山里的清冽之氣。因此,它質地晶瑩,脆嫩化渣,極為清甜。人們愛方竹筍,是為了汲取高山靈氣、清洗五臟六腑、刮去生命中的油膩嗎?

  逡巡于杜鵑王庭,我突然想到一個問題。古人把杜鵑比作“花中西施”。而有關它的傳說與詩詞,卻總是與血、眼淚和悲傷有關。為什么,花瓣上的深紫色斑紋,被視為美人的淚痕?為什么,看到如此美麗的花,古人那樣傷感?為什么,隱喻憂愁的杜鵑,成為古人的心頭好,寫入熠熠生輝的詩篇,拈進名中、字中和雅號中?

  是否是,至美之物,能讓心柔軟。而柔軟的心,自然容易感受到疼痛。這也正是靈魂蘇醒的征兆。是的,美讓心靈柔軟,使人有疼痛感、有悲憫心,活出人之為人的尊嚴。

  喬木杜鵑靜立著,我也靜立著。仰觀萬朵杜鵑,我無端想起一句宋詞:“獨立小橋風滿袖。”喬木杜鵑是豎立的橋嗎?下端是塵世,上端是仙境。

  2

  在凌空棧橋上,我看到一陣陣云瀑從埡口御風而去,流速極快,仿佛千層萬層的白雪傾瀉而下。

  這里是金佛山頂,海拔二千二百多米,自是云瀑的故鄉。這些云波霧浪,我一尺一寸也帶不走,但是我知道它們會在我倍感焦灼的時刻重回我心,給我清涼的慰藉。

  平生第一次與喬木并肩。

  少年的我,是爬樹的高手,常常單手緊握高枝,摘花、打果、掏鳥蛋。但那不是與喬木并肩。那只是一個調皮的少年,在喬木的懷里搗蛋而已。

  靠著棧橋的欄桿,平視闊柄杜鵑,細細數起花來:一簇十四朵花,一花五片瓣、十四根花蕊。十三根花蕊細小,一根花蕊長而粗,頂著一個嫩色的“小青豆”。這根長花蕊正對著的花瓣,灑滿紫紅的斑點。一簇花,像一把傘;傘沿的七朵,先開;傘心的七朵,后開。怒放的花朵,像一個粉紅色的小喇叭,吹響春天的集結號。而花苞鼓脹、紅艷,如美人的唇色一點。它們隨時可能綻放,可能敞開心扉。我能有幸聽它一訴衷腸嗎?

  一朵闊柄杜鵑,從花苞到盛放再到凋零,顏色越來越淡。生命境界也如此嗎?絢爛之后歸于平淡。

  一棵喬木杜鵑開花,就已經很美了。但是要美到令人震撼,還是得花海才行。就像眼前的數十萬株喬木杜鵑,花開時節,億兆花朵如海潮涌上金佛山頂,震撼了大婁山脈,震撼了大地。這令我沉醉。我想融入其中,就像一滴水想融入大海。

  這里叫風吹嶺,名副其實,風很大。樹木幾乎都是平頭,不論有多高大。我以為,這與金佛山這座高峻而平頂的“桌山”很協調。金佛山與山頂的樹,如果化為人,都會身處高位而不招搖,有傲骨而無傲氣,都是世外高人。

  一股淡淡的清香把我拉出冥想。原來,一棵古老的巖櫻桃,開花了。繁英勝雪,讓人想起潔白如玉的初戀。這棵櫻桃,瓣是單的,花也小朵。但是山野之氣,逼人而來。一陣山風涌來,一朵櫻桃花竟被吹落到我的嘴里。嚼了嚼,酸澀之中有一股清氣,隱隱地還有一種回甘。

  巖櫻桃永遠是巖櫻桃。一種花不會學另一種花,它只會成為它自己。一個人卻會學另一個人。人喜歡羨慕、模仿他人的生活。人還要一種花學另一種花,將花嫁接、馴化。讓花順著人的想法前進,單瓣變多瓣,細小變碩大,單一變繁復。花很癡?人很智?眼前的巖櫻桃,只是靜默,沒有給我答案。

  凌空棧橋宛如一條長龍,游走于金佛山的山脊。它的兩側,杜鵑花成海。它的身上,游人成海。眾生平等,人難以做到的,杜鵑做到了。它不屈膝也不高傲,不對人逢迎也不將人拒之門外。它對誰都綻放,既不仰頭,也不俯視。詩人雅士來,它安靜地開著;凡夫俗子來,它安靜地開著;達官貴人來,它還是安靜地開著。

  這讓我想起大文豪蘇軾:上可以陪帝王將相,論史析文,口吐蓮花;中可以陪士大夫,談玄說道,相互戲謔,為懼內之人造出一個典故“河東獅吼”;下可以陪平頭百姓,一起研究煮豬肘子,用詩寫成美食論文《豬肉頌》,在吃貨的道路上一騎絕塵。蘇軾的眼睛和杜鵑的眼睛是一樣的:天下無一個不好之人。

  3

  來到絕壁棧道,天突然下雨了。雨水和金佛山很合宜。雨水制造浪漫,金佛山創造仙境。

  天地之間,大雨充塞,水汽茫茫。云霧緊緊裹住了懸掛在絕壁之上的棧道。同行的作家們,撐著傘,穿行其中,就像穿過一條詩意隧道,可以走到紅塵之外。

  平生第一次行走在絕壁上。

  曾經只是在一個夢中,自己不斷地后撤,后撤,再后撤,撤到一個絕壁上,前面是云海,后面是草木、鳥鳴與命運。

  雨雖然不小,但我收起了傘。我想來一次絕壁上的雨中漫步。上一次雨中漫步應該是十多年前了。打著赤腳,光著上身,在雨中大喊狂奔的少年歲月,早已隨東流水遠逝了。今天是什么緣故,讓我找到少年的感覺?

  絕壁雖然像被刀削斧砍過,但是依然充滿生機,長著各色草木,隔十幾丈就是赫赫有名的黃楊,更多的是不知名的野草。黃楊葉子青翠欲滴,野草結滿鼓鼓的花苞。十萬雨滴,敲打十萬花苞,如同敲打十萬花鼓。我卻聽不見任何聲音。我的耳朵,被市聲壅塞得太久了嗎?

  絕壁上還有不少野菜,在雨中綠油油的,很喜人。這讓我想起了童年的味道。家鄉有一道菜,野薺菜炒花生米。野薺菜柔嫩多汁,花生酥脆爽口,搭配起來,相輔相成,很有風味。而且野薺菜養人,排毒清肝。金佛山的雨水也養人,它養人的草木心。

  在棧道旁的靈官洞中,我看著巖壁上的雨水一滴滴地落下。每一滴雨水,都不相同,我卻不能分辨。就像我分不清河畔水草之間的差異,分不清孩子笑容之間的區別。就像莊子站在濠梁旁,分不清魚之樂、人之樂。他寬袍大袖,面目清瘦,一直站在歷史的邊緣,站成一道風景、一種靈光。

  歇足了氣,我又走進雨中棧道。從戰國到現在,雨水從天空落到地上,還是一樣的速度。可人的移動速度大大變快了。太快了,甚至影子有時都跟不上了。人總愛往前跑,似乎幸福總在前面。其實,幸福本來在自己的身后,跟著自己。只是自己跑得太快,它跟不上,跟丟了。

  雨中的絕壁,有水墨畫的感覺,形極簡而韻味極足。草木在石縫里扎根,大多細枝細葉,瘦骨嶙峋,卻又都有一股精氣神,帶一種隱逸氣,像是一個個古代隱士。是金佛山,山象多呈佛形,且處在縹緲云霧間的緣故嗎?

  在燕子洞,我看到很多游人擺各種姿勢,選角度拍照。雨和棧道都成為美麗的背景。小時候,我常看到農夫站在田埂上等春雨,拄著一把鋤頭。一時,我覺得每一個人都是農夫,總會在某些時候,站在生活的某個角落等雨。

  金佛山的雨,似乎與別處不一樣。打在旁人的傘上,分外悅耳。這令我想起童年,雨打在瓦上。急雨擊瓦,像優美的音樂。后來,它成為鄉愁的聲音。那時的瓦屋,一片溫馨,狹小卻又空曠。我想起初戀的時候,那時很喜歡下雨,許是雨聲能掩蓋心跳聲。但最美的不是雨,而是那把一起撐著的紅傘。

  走完棧道,坐索道下金佛山,雨還在下。從高空俯瞰巖中花樹,青蒼色的密林里不斷閃現一樹一樹的春花,有一種曠逸之感、禪意之美。我有了別樣的觸動。這個時節,雨水清涼,它醍醐灌頂了草木。草木有了長葉開花的智慧與力量。

  雨水喚醒萬物,喚醒大地之心。我的身心,回應雨水了嗎?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