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環境提升點亮美麗“村居圖”
發布時間:2021-12-20 09:42:52 來源:南川網
新聞摘要:       鳴玉鎮中心社區整治后的停車場整潔寬敞。記者 黎明 攝  ■ 記者 黎明  整治后,墻
  

  

  鳴玉鎮中心社區整治后的停車場整潔寬敞。記者 黎明 攝

  ■ 記者 黎明

  “整治后,墻面刷新了,屋頂改成了琉璃瓦,道路硬化了,村莊面貌煥然一新,來這里耍的人很多。”12月15日,鳴玉鎮中心社區67歲的村民向華仕開心地說,就連他的農家小院門額上也題了個頗有詩意的名字——“稻香小苑”。

  走進向家溝居民點,只見青磚、石磨、陶罐等裝扮成一個個各具特色的“微景觀”,點綴著農家小院,涼亭、回廊串聯成一條旅游觀光長廊……

  向家溝的蝶變,是我區改善人居環境的一個縮影。今年,我區全力實施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全面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持續推進“廁所革命”,鄉村面貌日新月異,一幅美麗的“村居圖”正徐徐展開。

  改善人居環境

  鄉村“破繭成蝶”

  “前期我們已經完成了19戶農舍屋面以及院壩、道路、公廁改造,目前正在推進另外81戶的屋面改造和配套設施建設。”鳴玉鎮農服中心工作人員盛小靈介紹,中心社區正在構建集“重慶市稻田綜合種養示范南川基地”“鄉村振興示范點”“人居環境示范點”為一體的“稻香漁歌”田園綜合體。

  今年以來,我區大力開展以清理“藍棚頂”、清理無人居住的廢舊房、清理房前屋后的雜物堆、清理田間地頭的廢棄物、清理管線“蜘蛛網”和農村愛國衛生運動為主要內容的“五清理一活動”專項行動,拆除農村“藍棚頂”2.6萬平方米,新建“四好農村路”200公里,新修建生產生活便道132公里,完成農村危房改造310戶,安裝村莊照明路燈520盞,建成美麗庭院250戶。

  此外,我區還著力打造“小組團、微田園、生態化、有特色”的農村人居環境,石溪鎮鹽井村等7個村被評定為“重慶市美麗宜居鄉村”。

  農村“廁所革命”

  改出美好生活

  “廁所改造后干凈衛生。小康不小康,廁所算一樁。”陳達容是河圖鎮中圖村1組村民,今年2月,村里進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96戶村民的房屋外立面粉刷成磚型墻面,再配上青色的琉璃瓦,突顯巴渝民居風格。

  最讓陳達容滿意的是實施了廁所改造。在“廁所革命”的推動下,陳達容家的廁所改建成了衛生廁所,并在屋后修建了三格式化糞池,裝上了電熱水器、浴霸等,讓一家人有了干凈衛生的生活環境。

  隨著農村“廁所革命”的推進,昔日“兩塊磚一個坑,蠅蛆滋生臭烘烘”的傳統簡陋旱廁成為歷史,干凈整潔、沒有異味的衛生間已成我區農家的標配。今年,我區新改造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達3064戶。

  常態長效治理

  讓鄉村更宜居

  “以前的破屋舊院,垃圾滿天飛,污水到處流,如今院內外的花花草草和青石欄桿讓整個庭院顯得古香古色。環境整治讓我們受益。”大觀鎮鐵橋村于家院子李繼壽十分感慨,如今他用自己的房舍,辦起了“蘭亭茶語”茶室和農家樂。

  于家院子沿線按照“五改”要求對村民院壩、庭院、廁所等進行全面提升改造,并建立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系統、垃圾收運系統、污水處理系統等體系,全面維護農村人居環境。

  在垃圾清理方面,目前,我區184個行政村實現垃圾收運設施設備全覆蓋,103個行政村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建設,建成垃圾分類示范村60個,實現50%以上行政村開展垃圾分類示范,推動全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資源化處理能力有效提升。

  在污水治理上,以農村常住人口200戶或500人以上的聚居點為重點,全年新建和改造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10座,新建農村污水管網8公里。

  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為我區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基礎,如今,我區正扎實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