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保險、醫保就醫有疑惑,“發言人”為你答疑
發布時間:2021-11-01 09:28:17 來源:南川網
新聞摘要: 養老保險、醫保就醫有疑惑,發言人為你答疑  ——直擊發言人來了——我為群眾辦實事南川區發布現場 
養老保險、醫保就醫有疑惑,“發言人”為你答疑

  ——直擊“發言人來了——我為群眾辦實事”南川區發布現場

  袁建波

  老舊小區改造提升

  我市將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發展工程推進實施,2018年啟動了試點,2019年~2020年全面推開,2021年納入了全市15項重點民生實事,是作為其中的第一項。

  那什么才是“老舊小區”呢,“老”是指在2000年以前建成;“舊”是指房屋失養失修失管、基礎服務配套設施不完善不健全的;“小區”是指位于城市及縣城(中心城區)的住宅小區和社區。當然要改造首先還得征求居民的意愿才能改造。改造中,提出了要努力做到“五要”,一要消除安全隱患,二要加裝電梯,三要解決好一老一小,四要緩解停車難,五要讓環境更加美好。

  具體改造都有些什么內容呢?我市制定了配套政策文件,明確了我市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總共有39項內容清單和25項管理提升服務內容,確定了總共有三大類改造內容,包括基礎類、完善類、提升類。其中滿足居民安全需要和基本生活需求的,包括跟住房息息相關的水、電、氣,還包括排水、排污、道路、消防等,這些都屬于基礎類的內容。另外,滿足居民生活便利需要和改善型生活需求的,包括電梯加裝、充電設施加裝、文體設施以及小區違章建筑拆除,還包括綠化、照明等,這些都屬于完善類內容。還有就是豐富社區服務供給,提升社區居民生活品質的,包括養老、托幼、助殘、便利店等屬于提升類。所以各個小區可以根據實際,在充分征求居民意愿的情況下,因地制宜,共商共謀,共同確定改造內容。

  石沁

  養老保險繳費

  第一種是以個人身份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只要您年滿16周歲以上、未達到國家法定的退休年齡、有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意愿且具繳費能力,就可以個人身份參加我市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了。職工養老保險不區分城鎮戶籍還是農村戶籍,也不區分市外戶籍或市內戶籍,只要是在我市靈活就業的人員都可以辦理。具體繳費只需要按照上一年度社平工資的60%~300%之間選擇繳費基數,按月繳納社保費即可。

  另一種是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只要您具有我市戶籍、年滿16周歲,不屬于全日制在校學生等情況就可以參加我市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目前一共十三個繳費檔次,最低100元/年,最高3000元/年,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靈活選擇。參保人自己繳的養老保險費,統統進入自己的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而且為了鼓勵多繳多得,居民養老保險還根據個人繳費檔次進行梯次的政府補貼,從30元/年到160元/年一共十三個補貼標準。參保也非常方便,線下只需持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到就近的鎮街社保所就可直接辦理;線上手機下載“重慶人社”APP、“渝快辦”APP按提示辦理就行。以個人身份參加職工養老保險和居民養老保險都可以通過線上辦理。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社保相關政策,歡迎撥打人力社保服務熱線12333進行咨詢,也可關注“重慶人社”“重慶社保”微信公眾號查看社保相關資訊。

  楊勝普

  城鄉社區居家養老

  當前,養老問題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發展養老服務作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市委、市政府對此高度重視,將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全覆蓋工程、“三助三改”即助餐、助浴、助醫,農村敬老院熱水供應常態化、房間寢具標準化和衛浴空間適老化改造以及農村失能特困人員集中照護中心建設等,納入全市重點民生實事高位推進。

  這些年來,市委、市政府把發展城鄉養老服務體系作為重點民生實事在全市加以推進,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持續深化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全覆蓋。全市建成街道養老服務中心220個、社區養老服務站2912個,基本實現了城市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全覆蓋,我們積極推行“機構建中心帶站進家庭”的可持續社會化運營模式,打造中心帶站聯合體134個,全市設置助餐點1091個、助浴點497個,新增居家上門服務站點1366個。我們還實施了5000戶經濟困難老年人的家庭適老化改造。這是在城市板塊。二是在農村板塊,制定印發了《重慶市農村養老服務全覆蓋實施方案》,持續推進農村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在農村構建區縣、鄉鎮、村三級農村養老服務體系。

  陳燕妮

  醫保就醫

  醫保,顧名思義就是為參保群眾在患病的時候提供醫療保障,承擔患者部分的醫療費用,同時也減輕患者就醫負擔。同時,也是確保醫保資金合理使用、安全可控的職能部門。所以大家也可以叫我們醫保的工作人員“醫保衛士”。

  醫保部門作為民生部門,我們一直全力為民辦實事。截至目前,南川全區參加醫療保險的參保人數為61.5萬人,參保率持續穩定在95%以上,其中有6.2萬糖尿病、高血壓患者納入了“兩病”門診用藥保障范圍,“兩病”患者享受醫保報銷560萬元。我們有566個藥品品規、197個耗材產品納入了集采范圍,相比集采前平均降幅達到了56%。這些政策的相應出臺和落實,讓群眾切切實實得到了實惠。

  在落實醫保待遇、保障基金安全的同時,不斷優化服務方式、提升服務效能也是每一個醫保人共同追求的目標。在這里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醫保新的服務載體“醫保電子憑證”,可能大家對醫保電子憑證也不是很陌生,醫保電子憑證可以說是打通了醫保領域全流程便民服務的一把金鑰匙。截至目前,全區已經激活醫保電子憑證的市民超過了19萬人,全區有667家定點醫藥機構已經開通了醫保電子憑證的結算功能。

  醫保電子憑證其實就是把實體的醫保卡功能轉移到手機上,通過手機的醫保碼即可完成就醫結算支付,大家可以通過“國家醫保服務平臺”APP、微信公眾號、支付寶等來進行激活。而且醫保電子憑證有方便快捷、安全可靠、全國通用三個優點,醫保電子憑證激活之后就可以達到“一碼在手,醫保無憂”。

  張偉

  社會救助

  民政部門負責的社會救助主要包括三大基本生活救助政策,分別是: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和臨時救助。

  第一個是城鄉低保政策。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是國家對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人均月收入低于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而且符合當地低保財產狀況規定的家庭,給予的差額救助,以保證這個家庭成員基本生活所需的一種社會保障政策。2021年9月1日起,我市城鄉低保標準統一調整為城市低保每人每月636元、農村低保每人每月515元。截至9月底,我區共有城鄉低保對象1.8萬人,1~9月累計支出低保金7603萬元。

  第二個是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政策。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政策是國家對沒有勞動能力、沒有生活來源、沒有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或者其法定義務人無履行義務能力的城鄉老年人、殘疾人以及未滿16周歲未成年人給予救助供養的一項社會救助政策。2021年9月1日起,我市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統一調整為每人每月827元。特困人員照料護理補貼標準分為三個檔次,分別是全護理、半護理和全自理,補貼標準分別是每人每月300元、200元和50元。截至9月底,我區共有城鄉特困救助對象3411人,累計支出特困金2787萬元。

  第三個是臨時救助政策。臨時救助是指國家對遭遇突發事件、意外傷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導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會救助制度暫時無法覆蓋,或者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暫時仍有嚴重困難的家庭或個人給予應急性、過渡性的救助。截至今年9月底,我區共實施臨時救助4362人次,累計支出臨時救助金751萬元。

  你提問,我回答

  市民:現在有很多老舊小區在進行改造,老舊小區完成改造以后,能否長期對改造效果進行維持?

  袁建波:老舊小區的改造本身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改造完以后怎么保存就是最大的問題。老舊小區改造,既要改“面子”,又要改“里子”。“面子”就是小區的環境,我們讓它煥然一新。“里子”有兩種理解,一個是社區治理,共同的小區,需要共同管理、共同維護,每個小區改造完以后就有社區管理,通過“黨建+社區治理”的模式,任何時候還是要發揮社區的力量,社區組織群眾、組織居民來管理小區。

  其次,我們也鼓勵改造完了以后的小區建立相應的物業管理。針對改造完的小區有幾種方式實施管理:第一,如果具備條件的老舊小區可以由鎮街指導成立業主委員會或者是居民小組,兩種方式都可以,通過業主大會引進物業服務企業實施專業化的管理。這很好理解,符合條件的可以引進物業。

  總之,通過這一系列社區治理、黨建+社區治理、黨建+物業、引入物業管理等模式,目的就是讓這些小區能夠有硬件、有軟件,改好了以后要一次改造、長期受益,小區要長期保存,讓小區長治久安,也讓居民安居樂業。

  市民:聽說養老服務中心要建在我們小區里面,養老服務中心建成后,會不會對小區居民的生活品質有影響?

  楊勝普:在我們看來,小區里面居民所需要的服務設施配套越齊全越好。作為社區養老服務設施,不管是機構也好、中心也好,還是站也好,既是社區里面的公共服務設施,也是面向居民直接提供社會服務的設施。這些設施建在小區里面就是為了讓我們的服務更加貼近居民群眾,更加貼近服務對象。貼近我們的服務對象,使他們離親人更近,讓我們的親人更方便來陪伴他們,所以現在強調的是要實行原居養老、就近養老。

  社區養老服務中心,他們除了少量的床位以外,就是助餐、助浴、助樂、助醫,提供生活照顧、醫療服務、文化娛樂等方面的服務,這些服務是老年人所需要的,所以我們應當為他們提供。有一些人反對在小區建這樣的設施,怕影響他們的生活質量,其實這是多慮了,今天中午我就抽時間去看了南川的敬老院和新建的鄉鎮養老服務中心,里面的環境很好、設施很先進,服務也非常規范專業,已經不再是我們想象當中臟亂差的環境。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會給予越來越多的理解。

  市民:我是一名退休工人,聽說以后退休金會打在醫保卡上,以后是不是老年人的錢都打在醫保卡上?

  石沁:我們常說的醫保卡真正名字叫“社會保障卡”,是我們公民的一個身份標志。前期社保卡的功能應用比較多的就是看病、藥房買藥,所以大家習慣叫“醫保卡”,實際上社保卡的功能應用還很多,大概有一百多項功能可以在社保卡上使用,社保卡是有金融功能的,除了醫藥費,包括部分同志的養老金也是通過社保卡發放。

  這位市民關心的問題,是否會強制全部統一,大家放心,你們的退休金要變更發放,銀行肯定需要得到你們同意,至少要去申請才能夠變更。以后社保卡的功能會越來越多,大家可以關注“重慶社保”微信公眾號,我們專門推出了社保卡應用方面的推文,可以仔細了解一下。

  市民:我的父母分別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就醫時聽說對于這兩種慢性病有補貼,想問問這個補貼是怎么回事?怎么去申報補貼?

  陳燕妮:2019年底,我市單獨針對城鄉居民符合“兩病”標準的參保人員制定了一個“兩病”政策,只需要在重慶范圍內的定點醫療機構進行申報即可,接受申報的醫療機構經過診斷,確定患者符合標準,就會錄入醫保系統,參保人就取得了“兩病”資格。

  “兩病”的報銷其實是有限額的,如果是糖尿病一年限額是1000元。如果是高血壓就分為兩類:一類是低危組,也就是血壓不是很高,但又要吃點藥控制,一年內最高報銷500元;二類是中高危組,一年按比例最高報銷1000元。如果同時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壓,一年限額是1500元。

  市民:親戚在結婚生子后,夫妻倆都去了外地,將孩子留給爺爺奶奶照顧,一家人生活非常困難,是否能得到民政救助?

  張偉:社會救助方面,首先,要以家庭綜合收入來衡量,是否符合保障范圍,要看整個家庭的收入、財產等基本狀況,不能只看某一個人。但是為了照顧特殊人群,有兩類特殊情況是可以與家庭成員分戶,單獨提出低保申請的。第一種情況,低收入家庭成員中重病、重殘人員可以按照“單人戶”提出低保申請。(低收入家庭主要是指:家庭人均收入高于低保標準,但低于低保標準1.5倍,財產狀況符合相關規定的家庭。)但是,在核算家庭人均收入時,我們是要考慮到家庭成員的贍、撫、扶養費收入以及家庭財產狀況的。

  第二種情況,家庭月人均收入在低保標準3倍以內,重病、重殘人員可以與父母、兄弟姐妹分戶申請。但是這個重病、重殘人員必須已成年,而且喪失勞動能力或者身患重特大疾病長期臥床不起,申請時也只能與父母、兄弟姐妹分戶。至于您這類情況是否符合救助條件,需要您向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提出救助申請,我們將按照相關流程進行審核審批。

  (本版稿件由記者陳蕗穎采寫或整理)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