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增強科技創新的支撐能力
發布時間:2021-10-28 09:50:36 來源:南川網
新聞摘要:   不斷增強科技創新的支撐能力  ——論認真貫徹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④  重慶
  不斷增強科技創新的支撐能力

  ——論認真貫徹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④

  重慶日報評論員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立足國家發展全局和成渝發展基礎、現實與未來,提出將成渝地區建設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們要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瞄準突破共性關鍵技術尤其是“卡脖子”技術,強化戰略科技力量,深化新一輪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增強協同創新發展能力,增進創新合作,合力打造科技創新高地,為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提供科技支撐。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必須集中力量推進科技創新,強化體制創新,面向國內外集聚創新資源,推動科技創新應用與創業轉型升級深度融合,共享共建,構建協同創新體系。接下來,要以《綱要》為依據,在建設成渝綜合性科學中心、優化創新空間布局、提升協同創新能力、營造鼓勵創新的政策環境四個方面發力。

  共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要建設成渝綜合性科學中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水準的科技創新基礎設施與科研平臺,是支撐科技創新的重要前提。要聚焦戰略性產品開發,在成渝重點區域布局建設科技基礎設施和科教基礎設施,引導建設系列交叉研究平臺和科技創新基地,打造原始創新集群;發揮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的引領作用,吸引高水平大學、科研機構和創新型企業入駐,強化開放共享,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有效支撐成渝全域高水平創新活動。

  共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要優化創新空間布局。實現創新驅動離不開創新空間布局的優化,要以科技基礎設施集群為依托集聚創新資源要素,構建開放型區域協同創新格局。要瞄準新興產業設立開放式、國際化高端研發機構,建設重慶兩江協同創新區;要依托大學城、高新區等,夯實智能產業、生物醫學發展基礎,建設西部(重慶)科學城;要以“一城多園”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學城;要推動中科院等在雙城經濟圈布局科研平臺。

  共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要提升協同創新能力。川渝兩地歷史淵源深厚,擁有天然協同優勢。要強化創新鏈產業鏈協同,健全科技創新體系,支持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共同承擔科技項目、共享科技成果,建設一批創新聯合體、創新研究中心和綜合性檢驗檢測平臺;要推動區域協同創新,實施成渝科技創新合作計劃,聯合開展技術攻關,共同參與實施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合作申報科技創新重大項目,共建共用科技創新平臺,完善區域知識產權協同保護機制。

  共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要營造鼓勵創新的政策環境。打破創新要素自由流動瓶頸,才能激發創新主體活力。要大力吸引創新人才,實施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在人才政策創新方面先行先試,引進國外頂尖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科研;深化科技創新體制改革,推進職務科技成果改革試點,深化科研資金改革,探索建立兩地改革舉措和支持政策異地同享機制;健全創新激勵政策體系,加大對高水平研發機構和先進科技成果的支持力度。同時,還要為企業創新活動提供融資服務。

  創新決勝未來,須臾不能停歇。當前,要進一步加強創新驅動、統籌協同,緊抓新一輪科技革命機遇,發揮成渝地區科教人才和特色產業優勢,推動創新環境優化,加強創新開放合作,促進創新資源集成,大力推進科技和經濟發展深度融合,不斷增強科技創新支撐能力,向著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目標邁進。

  (原載《重慶日報》10月26日8版)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