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寒冬酷暑,不分白晝黑夜,總有一襲白衣穿行在山野田間,奔走于村居人家;無需預約,不用掛號,沒有驚天動地,只為心中那份執著的信念。20多年的時光,她用赤誠之心守護著村民的健康,用平凡事跡書寫為人醫者的仁心大愛。她便是韋友菊,南城街道萬隆村的一名鄉村醫生。
【現場同期聲 韋友菊:鹽巴一定要吃淡點 不要吃咸很了,鹽巴肥肉少吃點。】
在南城街道萬隆村衛生室里,韋友菊正在為病人測量血壓。剛忙完,80多歲的村民周隆村又來到了衛生室。前段時間,周隆村因為腸息肉做了手術,因擔心出現后遺癥,便定期找韋友菊咨詢。
【同期聲 村民 周隆村:他對我的病基本上了解,一般的小病的話,拿一點藥,沒怎么就好了。】
【同期聲 村民:平時韋醫生這個人還是很好的,很熱情的,很多事情都是想得很周到的。】
扎根基層20多年,韋友菊早已成為了許多村民的健康守護者和知心人,然而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韋醫生自己卻在2017年患上了肺癌。可更讓人沒有想到,在做了手術后的第五天,韋友菊就回到了工作崗位,并用自己的親生經歷勸誡害怕生病,不敢體檢的村民要正視疾病,關注健康。
【同期聲 韋友菊:特別是現在的話,有些人就很反感老年體檢,很多人我是拿我自身來作比,你們不是覺得我很好嗎,我就是個癌癥,你們不知道嗎,我說我現在不是好好的嗎】
鄉村醫生是一直在路上的醫生,韋友菊除了在衛生室坐診,大部分時間都是奔走于各家各戶,對慢性病患者進行定期檢查,走訪貧困患病群眾。村民白天需要外出勞作,晚上夜訪也成了韋友菊的工作常態。
【同期聲 韋友菊:基本上都是到他們家里面,飯都已經吃了,全家人都在看電視了,常常出去晚上回來九點鐘十點鐘才在吃晚飯的次數多得很。】
為何選擇成為鄉村醫生呢?韋友菊說自己的父親也是鄉村醫生,從小看著父親為村民看病,感覺醫生能幫助老百姓解除病痛,就幻想著能成為像父親一樣的人。懷揣這樣的信念,韋友菊選擇了鄉村醫生,一干就是二十多年。沒有轟轟烈烈的壯舉,她只是用日復一日平凡的堅守,詮釋了一名普通村醫的職責與操守。
【同期聲 韋友菊:比如有一個病人來,他很嚴重的來,然后他走的時候很輕松,我心里覺得很愉快,感覺有成就感,感覺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