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玉鎮實施“稻香漁歌”田園綜合體建設
發布時間:2021-07-08 09:10:27 來源:南川網
新聞摘要:         近日,鳴玉鎮稻香漁歌項目接近尾聲,以農耕文化為主題的微景觀扮靚環境。記者 聶靈靈
  

  

  

  近日,鳴玉鎮“稻香漁歌”項目接近尾聲,以農耕文化為主題的微景觀扮靚環境。記者 聶靈靈 攝

  

 

  在稻田里增加稻草景觀,以便游客拍照。 記者 聶靈靈 攝

  

 

  川美團隊以農耕元素為主題在墻面繪畫,助力鄉村振興。 王月 攝

  ■ 記者 聶靈靈

  7月7日,陽光灑在鳴玉鎮中心社區,微風拂過,綠油油的稻田泛起層層綠波,稻田間魚兒穿梭,時而躍出水面,仿佛畫出一個個快樂的音符。稻田邊的農家小院,被青磚、石磨、陶罐等裝扮成一個個各具特色的“微景觀”,串聯成一條旅游觀光長廊。

  種植養殖來保底

  今年3月,鳴玉鎮在中心社區實施“稻香漁歌”田園綜合體建設,以魚稻共生綜合種養業為支撐,不斷改善人居環境,構建集“重慶市稻田綜合種養示范南川基地”“鄉村振興示范點”“人居環境示范點”為一體的“稻香漁歌”田園綜合體,以此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魚稻共生種養以中心社區股份經濟聯合社為引領,發展200畝水稻,每畝地投放600尾魚苗,重慶市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和區農業農村委聯合實施技術指導,村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聯合社共同發展種植養殖,除了能享受每畝地600畝谷子保底分紅,純利潤的30%也用于土地入股村民的分紅。

  “實施魚稻共生的現代農業種養模式,可以提升農業經濟效益。”中心社區黨總支書記楊豪說,“通過前期的考察,我們選擇了‘宜香優2115’優質水稻,目前該品種大米市場售價每公斤能達到24元至30元,稻花鯽魚的價格每公斤能達到40元,前景可觀。”

  目前,該社區106戶村民都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到中心社區股份經濟聯合社。

  聯合高校改環境

  “稻香漁歌”田園綜合體建設位于中心社區向家溝沿線,鳴玉鎮按照“小組團、微田園、生態化、有特色”宜居村莊建設要求,聯合四川美術學院,全面打造向家溝鄉村振興示范長廊。由高校專家團隊指導人居環境改造,打造米香亭廊、鳳臺虹橋、稻香漁莊、聽風荷臺、驛田棧道、綠野仙蹤等景觀示范點。

  “把青磚構造成圓弧形景觀,可以提升美感。”近日,在向家溝,四川美術學院老師正在為施工人員講解如何把青磚造型做得更加有藝術感,施工人員聽完老師的講解后說:“就地取材的物件,經過他們設計就變得更加有看點。”

  在高校團隊的指導下,鳴玉鎮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對現有房屋、庭院、主干道進行改造,將原有的青磚、石瓦、石磨、陶罐等材料進行藝術加工,局部協調墻體色調,在空墻上則以主題墻繪展示黨建文化、特色產業、民風民俗、村規民約。用最簡單的方式進行改造,將向家溝打造成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

  據悉,該項目將在本月全面完工,屆時游客可以在向家溝進行農事體驗、休閑垂釣、科普教育、觀光購物等。

  農旅融合促發展

  “不到三個月,我們這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心社區居民向碎華說。如今,她家旁邊修建起花園,通過就地取材對石磨、石罐、石槽進行藝術加工后,這里不僅有農村鄉土韻味,還十分美觀。土雞土鴨也圈養在屋后的空地上。

  幾天前,幾名慕名而來的游客在參觀完向家溝鄉村振興示范長廊后,在向碎華家小憩,順道買走了不少雞鴨。“沒想到不出家門就能把這些賣出去。”向碎華高興地說。

  環境變化了,有村民回到村里改造自己的老房子。短短一個月,村民向現紅的農家樂已見雛形。“我家就在觀光長廊沿線,有優勢。”

  鳴玉鎮鎮長毛霞說:“‘稻香漁歌’田園綜合體以魚稻共生種養為基礎,結合農村環境整治、旅游線路完善、鄉村生態環境修復、村莊綠化美化,打造集‘產業+文化+生態’為一體的可持續發展項目,將實現‘稻香浸入興農夢 漁歌縈繞致富源’的美麗愿景。”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