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地處鳴玉鎮中心社區的“稻香漁歌”田園綜合體正在加緊建設,當地的面貌也有了大變化。這個項目將稻漁共生種養殖、農村環境整治、旅游線路完善、鄉村生態環境修復、村莊綠化美化組合成一體,為我們的鄉村振興帶來了‘稻香浸入興農夢 漁歌縈繞致富源’的美麗愿景。
在鳴玉鎮中心社區向家溝,來自四川美術學院老師正為大家講解如何將青磚造型做得更加有藝術感,而沿著稻田一路前行,一座座農家小院已被青磚、石磨、陶罐等裝扮成一個個各具特色的“微景觀”。記者了解到,從今年三月開始,鳴玉鎮聯合四川美術學院,開始打造“一廊六景”鄉村振興示范長廊,其中包括米香亭廊、鳳臺虹橋、稻香漁莊、聽風荷臺、驛田棧道、綠野仙蹤這六個主要看點。
人居環境改善的同時,生態高效的種養殖產業也在同步推進。依托重慶市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和區農業農村委的聯合技術指導,當地106戶村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到聯合社,共同發展魚稻共生種養殖項目。
【同期聲 鳴玉鎮副鎮長 楊強:田園綜合體這個項目,目前水稻插秧已經全部完成,魚苗已經放養,人居環境整治大概在七月全部完成。】
目前,這里已經有200畝魚稻共生田,平均每畝地有600多尾魚苗,村民們除了能享受每畝地600斤谷子的保底,純利潤的30%也用于土地入股村民分紅。以魚稻共生綜合種養殖業為支撐,不斷改善人居環境,構建集“重慶市稻田綜合種養示范南川基地”“鄉村振興示范點”“人居環境示范點”為一體的“稻香漁歌”田園綜合體項目已現雛形。按照當前進度,整個項目計劃在7月份全面完工,屆時,大家可以在這里體驗農事、休閑垂釣、觀光購物。
【同期聲 鳴玉鎮鎮長 毛霞:接下來我們要依托兩山夾一溝的這種地理特色,和兩條意識的文化文化底蘊,繼續把我們的產業做大做強。在集體經濟組織方面,我們要把這些工作落地落下,特別是農民增收渠道,我們要更加拓展他們的增收渠道,第三個就是要增加互動式的體驗,就是我們要把向家溝一二三期一起完成后,把他打造成美食餐飲、特色民宿、農事體驗、休閑垂釣和科普教育為一體這樣一個稻香漁歌鄉村振興示范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