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區景城鄉紅色旅游研學線路推薦
發布時間:2021-06-08 09:56:09 來源:南川網
新聞摘要:   踏遍秀麗風光          記者 鄧的  金佛山下南川城,南川城里有東街,南川城外有原鄉

  踏遍秀麗風光

 

  

 

 

  

 

 

  

 

 

  

 

 

 

  記者 鄧的

  金佛山下南川城,南川城里有東街,南川城外有原鄉。南川既有旖旎的自然風景、濃郁淳樸的人文風光,更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蘊藏著豐富的紅色資源。

  今年,我區推出景城鄉紅色旅游研學線路,串聯起我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城區必去打卡地、文化旅游景區和鄉村旅游目的地等,讓人們在旅程中感受南川紅色傳統文化、自然山水、人文魅力。

  南川城區線路

  東街

  南川東街是以舊城完整的年代感建筑空間、街巷肌理和最真實的平凡人生活樣板為藍本,打造的國內首個以平凡人原真生活文化為核心的文旅體驗項目,集人文記憶空間、藝術展演空間、社交體驗空間、商業消費空間、休閑娛樂空間等于一體,營造了富有時代印記的社交、休閑、娛樂、住宿、購物等消費場景,是南川獨有的文化坐標。

  劉伯承鄧小平住宿天主堂舊址

  劉伯承鄧小平住宿天主堂舊址位于重慶市南川區東城街道。1949年12月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司令部移駐重慶,路經南川,劉伯承、鄧小平等二野首長在南川城區天主堂住宿。2013年6月,被命名為“南川區黨史教育基地”。

  五烈士就義碑

  1930年5月至1933年10月,革命烈士陳范疇、劉禎祥、王利彬、謝德璋、李德俊先后在南川城西蒿芝壩就義。1988年8月,原南川縣委決定在河濱公園(原蒿芝壩)修建“五烈士就義碑”,該碑于1988年12月竣工。后在原址重建“五烈士就義碑”。

  革命烈士陵園

  南川區革命烈士陵園位于東城街道辦事處文化路136號,于1951年建立,現陵園內烈士紀念建筑設施主要有烈士紀念塔、忠骨陳列室、禮臺和左右長亭,安放革命烈士忠骨52人。2001年4月被命名為“南川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3年6月被命名為“南川區黨史教育基地”;2019年被命名為“重慶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區規劃展覽館

  區規劃展覽館作為城市整體形象和對外交流的重要平臺,全面展現了南川建設的滄桑巨變以及城市發展成果與總體趨向。展覽館呈現了南川2602平方公里的全域形象、1000多年的建縣歷史、規劃至2035年的發展思路、工業園區未來規劃和產業發展情況、城區建筑精品和南川旅游規劃及景區情況、農業規劃情況、新型城鎮體系。

  鳳嘴江文化浮雕

  鳳嘴江文化浮雕位于南川區鳳嘴江兩側,是南川濱江打造重點工程。浮雕緊密聯系南川的歷史文化、地域文化、時代特點,提煉文化標記,圍繞點、線、面展開,展示了濃郁的傳統文化氛圍和城市歷史文化特色。

  尹子祠

  始建于清光緒五年,抗日戰爭時期,中共南方局安排程履繹(南京雨花臺烈士)等一批青年黨員和積極分子隱蔽到尹子祠里的道屏中學,是中共地下黨組織秘密活動地點。1946年1月,中共綦南工委書記、南川縣委書記李治平在道南校任教,道南校成為綦南工委的機關所在地。1947年10月,中共南涪工委成立,道南校成為南川革命的搖籃。2013年6月,被命名為“南川區黨史教育基地”。

  北部片區線路

  “十二金釵”大觀園(大觀原點)

  大觀原點位于重慶生態大觀園的門戶渝湘高速大觀互通口,取南川鄉村旅游、“十二金釵”大觀園起點之意,項目集合了國內一流的游客中心、鄉村文旅商業街、“十二金釵”主題游園、沉浸式主題游樂園、低奢文化主題酒店等多個示范功能區與創新體驗項目,是集游客集散、餐飲、住宿、購物、體驗、娛樂、觀光為一體的鄉村旅游“一站式”服務平臺和新式高端旅游綜合體。

  鹽井梯田

  石溪鎮鹽井村,因有古鹽井得名。境內資源豐富,地理環境獨特,農民收入主要依靠花卉產業、蔬菜產業、梨子產業。當地村民自古鑿井制鹽、開田種糧、男耕女織、自給自足、民風淳樸。每到春耕忙碌的季節,在鹽井村的緩坡上,上萬丘梯田水波蕩漾、層層疊疊,放眼望去梯田優美的線條、折射出天空的水面、朝霞晨霧如仙境,造就獨具一格鄉村原始最美畫景。

  太平場王化洪烈士墓

  王化洪,號紫電,1909年4月出生于南川太平場杜家壩,1928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后任教于太平、增福、土溪、乾豐等地。1948年組織“靈官埡轉轉會”,團結教育貧苦農民及小學教師開展抗丁、抗稅、抗糧和索薪斗爭。南川解放后任職大觀區委,主管太平鄉征糧工作。1950年2月被土匪槍殺于土溪鄉展望村。1995年3月王化洪烈士遺骸從遇難地遷葬于現墓地。2012年6月,王化洪烈士墓被命名為“南川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3年6月,被命名為“南川區黨史教育基地”。

  太平廊橋

  位于重慶市南川區太平場鎮橋頭社區2組。該橋建于清光緒十二年,方向為東西走向,抬梁式穿斗式屋架,純木料結構,屋面為小青瓦。橋長30.6米、寬5.7米,河底距橋面約6米高,石橋墩2個。橋面為木板,現為兩岸居民步行交通便道。該廊橋為研究我區清代時期建筑提供了實物資料,具有一定的保存價值。

  雷劈石崖墓

  位于重慶市南川區太平場鎮河沙村8組。該墓群建于東漢陽嘉二年(公元133年),系我區目前發現有年代題記唯一的東漢崖墓,也是我區目前最早的文字記載。1991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命名為省級文保單位,現為重慶市第一批公布的市級保護單位。該墓群為研究漢代時期的墓葬風俗習慣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東部片區線路

  重慶市藥研所

  重慶市藥物種植研究所前身為建于1937年的金佛山墾殖社,1985年更名為“四川省中醫藥研究院藥物種植研究所”,1997年重慶直轄后更名為“重慶市藥物種植研究所”。研究所隸屬于重慶市科學技術局,是國內唯一成建制專業從事中藥材種植研究的公益一類科研事業單位,長期從事藥物種植和藥用動植物資源、動植物野生變家種、病蟲害防治、中藥材標準化及開發研究。現有土地及森林面積3000余畝,建有我國最早的藥用植物園和標本館(館藏蠟葉標本30余萬份、生藥標本5000余種)。

  山王坪

  山王坪,中國首個喀斯特國家生態公園、首批森林氧吧。山王坪喀斯特國家生態公園面積11000多畝,森林覆蓋率高達93.5%。園內8000多畝浩瀚人造林、800畝生態石林,縱橫交錯成獨具特色的自然美景和人文奇觀。

  廟壩

  位于金佛山東麓的山王坪鎮廟壩村生態優勢明顯,村域內喀斯特地貌突出,融山、水、泉、瀑、石、林、洞為一體,平均海拔1350米,全年平均氣溫15.5℃,森林覆蓋率達76%。該村于2019年獲評全國第一批“國家森林鄉村”。廟壩村以綠色產業發展帶動生態脫貧、生態富裕的新路子,實現了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

  寧江小學

  寧江小學前身是三線企業國營寧江機械廠子弟小學校和技工學校。1999年寧江廠搬遷至四川省成都市,將校址交給地方使用,學校改名為南川區水江鎮中心小學校分校,2014年8月獨立建制為南川區水江鎮寧江小學校。寧江小學利用寧江廠子弟校(技工學校)舊址,挖掘三線文化和精神資源,先后建成中國三線遺址教育開發示范學校、三線文化進校園實踐基地、西南大學教育學部基地學校、重慶市教育學會協同創新研究基地、全國“三線精神”校園文化傳承基地。2020年9月,寧江小學被命名為“南川區黨史教育基地”。

  楠竹山鎮中心校(地下黨縣委所在地)

  楠竹山鎮中心校原名私立南川農化小學,1929年由當地愛國進步人士捐建。1940年,農化小學改名為石墻鄉中心國民學校。1945年春,中共巴縣中心縣委委員、綦南工委書記李治平到石墻鄉中心國民學校任教導主任,共產黨員陳治剛、陳夢英等也到校開展革命活動。1949年4月,南川縣委書記劉隆華化名劉碧筠到校任教,在學校主持成立了中共石墻(北路)區委,組織群眾開展抗租、抗糧斗爭。2018年6月,楠竹山鎮中心校被命名為“南川區黨史教育基地”。

  南部片區線路

  金佛山景區

  金佛山位于云貴高原和四川盆地交匯處,是大婁山脈最高峰,面積1300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238米。它是“天下第一喀斯特桌山”,中國南方喀斯特最具代表性桌山,具有典型的喀斯特臺原、古老的高海拔洞穴系統、多彩的地表喀斯特景觀、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悠久的熬硝歷史文化五大特征,擁有地質、生物、氣象、奇景和文化五大奇觀。

  天星小鎮

  小鎮位于金佛山西麓,是一座毗鄰自然遺產地金佛山的風情小鎮。小鎮占地約2700畝,總建筑規模120萬平方米,集“商、旅、文”于一體,原鄉生活濃郁,特別適合休閑度假。

  金佛山水利工程

  2013年5月,金佛山水利工程相繼獲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批復,是全國172項重點水利工程之一,是以灌溉、供水為主,兼顧發電等綜合利用的大(二)型水利工程。項目建成后,惠澤重慶市南川區、萬盛經開區和貴州省桐梓縣等兩省市3區縣18個鄉鎮約60萬群眾。

  金山文旅小鎮

  金山鎮距重慶中心城區90公里,因地處金佛山山腳而得名。金山文旅小鎮是金佛山環線旅游重要的接待型小鎮,為金佛山南坡的旅游發展提供支點。小鎮依托集鎮小街、小巷、歷史風貌,通過小街、小巷、喚回歷史記憶。

  德隆鎮

  素有“南川西藏”之稱的德隆鎮,海拔1200米,春早冬短,雨熱同季,是高山植物生長的天堂,是茶樹絕佳生長環境,因境內有1400多年樹齡的“茶樹王”而得名,現全村有野生大茶樹近20000株,是金佛山大茶樹的核心區。隨著金佛山南坡旅游公路的不斷升級,位于德隆鎮銀杏村的古銀杏樹群也和游客有了“親密接觸”。

  中共合溪特支舊址

  中共合溪特支舊址(韋奚成烈士陵園)包括奚成烈士墓、奚成廣場、奚成圖書館、紅五星校門、奚成故居等。奚成烈士墓位于合溪集鎮側端山。奚成廣場位于合溪鎮政府前,有奚成銅像一座,奚成廣場標志一個。奚成圖書館位于合溪中心校校園內,共有三層展區。紅五星校門現為合溪中心校校門,紅五星系解放前夕中共地下黨員所塑。奚成故居位于合溪鎮九溪社區2組郭家溝半月田(小地名),房屋系木質青瓦房,約120平方米。中共合溪特支舊址和韋奚成烈士陵園先后于2001年4月、2012年6月被命名為“南川市(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3年6月,被命名為“南川區黨史教育基地”。

  (本版圖片由視圖工作部提供)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