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工作人員在物業管理窗口受理居民訴求。記者 陳蕗穎 攝
南川網訊(記者 陳蕗穎)“現在咱們社區‘搬了新家’,寬大又明亮,去辦事也方便多了。”6月3日,西城街道西大街社區的張大爺說起現在的社區陣地,一個勁地點贊。“以前的社區辦公場地在一個小巷子里,不僅不臨街,還要爬一個又長又陡的樓梯才能上二樓,老年人去一趟太費力了。”張大爺說。
西大街社區于2001年成立,常住人口23000人,轄區黨員397人,下設12個黨支部,物管小區4個,非物管小區20個。“從成立以來,社區就一直是租房辦公,因為辦公條件的原因,一些活動的開展受到限制。”西大街社區黨委書記殷會說。
西大街社區原本租用的辦公用房在100平方米左右,除了最基本的辦公區域和服務大廳,連會議室都沒有。“人不多的時候,就在大廳里把兩張桌子拼在一起當會議桌開會,要是開會的人多,就只能出去借地方。”殷會說,每次開會的時候,服務大廳都坐得滿滿當當的,凳子緊挨著凳子,人擠著人,遇上群眾來辦事就暫停會議,先幫群眾辦事。
辦公不方便,群眾辦事也覺得不方便。不大的服務大廳只能設置4個辦事窗口,好幾項服務事項都只能在一個窗口辦理,不常來辦事的群眾對于該在哪里辦總有些“摸不著頭腦”。
今年4月,西大街社區遷入新的辦公場所西城街道果園路4號,為轄區居民提供社會保障、就業服務、民政救助、黨建工作、民事代辦、志愿實踐等多項服務。如今,走進西大街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寬敞明亮的大廳、嶄新的辦公桌椅、完善的基礎設施一應俱全,設有服務大廳、辦公室、圖書室、會議室、檔案室等功能服務室,為轄區居民帶來了更加優質的服務。
業主與物管、開發商有矛盾,是小區普遍存在的問題。“這幾年,我們轄區的小區越來越多,居民來反映的物管問題也日益增多。”西大街社區兩委委員吳付波介紹,以前缺少社區陣地,業主和物管發生矛盾糾紛,找到社區反映問題,也沒有專門對接的窗口,社區工作人員只能把問題記錄下來,然后再安排人員解決。
針對物業糾紛,西大街社區在遷入新的辦公場所后,特別設置了一個物業管理窗口,專門負責接待和解決業主與物管、開發商之間的矛盾糾紛。“群眾以前遇事不知該找誰,現在直接到物業管理窗口咨詢和表達訴求。”吳付波說。
物業管理窗口開設不久就陸陸續續接到了某小區居民的反映:在家中墻面上發現了裂縫,但物業管理公司一直沒有給出解決方案,雙方存在矛盾糾紛。“我們通過物業管理窗口了解到,出現裂縫的業主有幾十戶,一方面物管公司沒能及時解決問題,另一方面,部分業主提出了不合理的解決方式,所以雙方一直僵持不下。”吳付波說,社區通過協助該小區成立業主委員會,并將情況與業主委員會進行了溝通,由業主委員會代表業主與物管進行協商,最終順利解決了問題。
“以前的社區辦公場地又窄又舊,光線很差,除了辦事情我很少會去,現在的場地就寬敞多了,還有圖書室,沒事能來看看書。”記者在采訪過程中遇到了前來辦事的居民張曉紅,看著新的社區陣地,她十分滿意。
張曉紅所感受到的變化,正是西大街社區不斷完善社區陣地建設的結果。“新的辦公場地不但面積比原來大多了,而且服務能力也得到提升,實現了社區服務功能的拓展和提升。”談及今后的社區陣地建設,殷會的思路很清晰:要充分發揮陣地作用,將社區建成服務群眾、凝聚人心、推動發展的重要平臺,打造成群眾溫暖的“家”,把社區陣地建設成他們愿去、愛去、常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