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踏歌行 服務春風里
發布時間:2021-03-05 09:36:32 來源:南川網
新聞摘要:   志愿踏歌行 服務春風里  ——寫在2021年學雷鋒志愿服務月    楊毅平在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
  志愿踏歌行 服務春風里

  ——寫在2021年“學雷鋒志愿服務月”

  

 

  楊毅平在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 受訪者供圖

  

 

  領到自己的專屬照片后,村民在“百姓影棚”前合影。 記者 甘昊旻 攝

  

 

  “百姓影棚”進村為村民拍攝登記照。 記者 甘昊旻 攝

  

 

  金山麗苑小區志愿者開展“文明互助小家”活動。資料圖片

  

 

  金山麗苑小區志愿者整治小區環境。資料圖片

  3月是春天真正開始的時候,也是一年一度的學雷鋒志愿服務月。在這個月里,我區廣大干部群眾積極踴躍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無論是街頭巷尾,還是農家院壩,都能看到志愿者忙碌的身影。

  其實,不只在3月,每天每時,我區都有潤物無聲的志愿服務在發生。他們或是集體或是個人,他們主動承擔起黨的理論宣講重任,成為群眾的免費攝影師,擔起鄰里矛盾調解的“知心人”……他們,以雷鋒之名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平凡與偉大”生動演繹。

  讓黨的聲音飛進千家萬戶

  ——記重慶市“最美志愿者”楊毅平

  35年來,從區級部門到基層組織,從城市社區到農村院壩,從部隊到學校,從車間到田野,到處都有他貼近群眾宣講的身影,他用樸實的語言、親切的話語,將黨的聲音傳到了千家萬戶。他,就是區委黨校三級調研員、經濟學高級講師楊毅平。

  在楊毅平三十余載的教育培訓工作中,除了致力于宣講黨的方針、政策外,還把志愿服務作為教學與研究的重要內容,為推動南川志愿者隊伍建設和開展“六進”宣講志愿服務作出了積極貢獻。楊毅平先后被授予南川區優秀共產黨員、南川區十大優秀人才、南川區十佳優秀教師、重慶市優秀基層宣講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相較于城市,我認為農村地區和廣大農村黨員,更需要聆聽黨的政策理論宣講,這也正是我多年來堅持到農村去宣講的初心。”楊毅平說,基層的宣講力量相對薄弱,但農村的老黨員們卻非常渴望學習黨的先進理論知識,因此,他的任務就是及時、準確地傳達黨的聲音。

  楊毅平給自己制訂了每周不少于一場的宣講任務。對于他來講,這既是一種工作方式,也成為他的一種生活常態。多年來,他走遍了全區各個村落,開展宣講1000多場次,聽眾超過10萬人次。

  “宣講,不是千篇一律,也不是照本宣科。”楊毅平說,每一次宣講,他會提前做好功課,了解本場聽眾的情況,如果到基層,他會提前了解當地的地方情況、人文故事,他說,只有這樣,他才能和群眾心貼心地交流,準確解答群眾心中的疑惑。

  2018年,楊毅平又有了一個全新的身份,成為我區城市提升“書記工作室”導師團團長,負責指導城市社區基層黨建工作。在指導城市社區基層黨建工作中,他一直把社區志愿者隊伍建設作為提升基層社區治理能力的重要內容來抓,親自對各城市社區志愿者隊伍建設進行指導和幫助。

  2020年,在他“將‘志愿服務活動年’作為南川區城市社區書記工作室的重點工作”的倡議下,城市社區建立起了規范化的志愿者隊伍,并且重點推動規范化地開展好志愿服務。在面對疫情“大考”時,各社區志愿者隊伍形成了強有力的基層力量,筑起了抗擊疫情的堅強堡壘。

  為了加強書記工作室成員的學習,楊毅平創辦了每周一期的“書記夜校”,并堅持把志愿服務的知識學習與實務研討作為主要內容來開展,成為全區志愿服務工作的旗號手。

  如何讓志愿服務更好地參與基層社會治理,是楊毅平一直在研究的課題。楊毅平結合自己的教學和研究,廣泛深入到社區和志愿者隊伍中開展調查研究,既從理論上指導,又從時間上支招。針對志愿服務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他積極獻計獻策,排憂解難,推動社區志愿隊伍規范化建設,志愿服務活動常態化開展。

  為群眾定格幸福瞬間

  ——記重慶市最佳志愿服務項目“百姓影棚”

  “百姓影棚”是我區創建的一項志愿服務項目,顧名思義,就是針對普通百姓開展的攝影服務。該項目得到全區160余名攝影志愿者的積極響應,他們為群眾提供定時攝影、接單下鄉、公益宣傳等志愿服務活動。

  汪新是“百姓影棚”的發起人,他說,創辦這項志愿服務的初衷和他的職業有密切關系。汪新是南川區融媒體中心的一名攝影記者,他的工作就是用相機記錄我區正在發生的大小事。

  在多年的采訪過程中,汪新發現,我區很多農村地區村民沒有拍照留念的習慣,有的人甚至到老都沒有一張像樣的登記照,理由有的是因為進城不方便,有的是怕花錢。

  “拍洗一張登記照的成本并不高,如果有人把這件事當成志愿服務,進村入戶為村民拍照就好了。”2017年,在汪新的動員下,區攝影家協會開始招募志愿者,打造“百姓影棚”志愿服務項目。

  該項目得到區委宣傳部的認可,一方面,在區志愿服務促進中心建設了專業攝影棚,設立“周一拍照日”,由攝影志愿者排班輪流駐守服務,為群眾免費拍攝打印登記照、全家福。另一方面,通過便攜式移動影棚,上門為村民服務,并將照片現場打印送到村民手中。

  在推進“百姓影棚”志愿服務項目建設中,區攝影家協會將志愿者在“百姓影棚”的服務時長作為加入攝影家協會的條件之一。攝影志愿者如果拍攝到100張能反映群眾生活的畫面,還能得到2000元獎勵。漸漸地,“百姓影棚”走入了群眾的生活,一張張群眾的燦爛笑臉被志愿者定格。

  到現在,“百姓影棚”已從最初為群眾提供登記照拍攝服務延伸開來,生活照、全家福、笑臉等等都成為攝影家鏡頭下的畫面。除此之外,“百姓影棚”還為我區扶貧產品做起了“廣告”。

  攝影志愿者在進村途中,發現我區很多扶貧產品雖然質量好,但銷路不理想,歸根結底,是沒能將產品最好的一面呈現給消費者。于是,志愿者們利用自己的攝影專長,將一個個“土寶貝”請進“百姓影棚”,為這些扶貧產品拍攝專屬“身份照”。

  柏枝山上的藥蜜、金花村的果園、神龍峽的葡萄……通過攝影家的鏡頭在網絡上大展身姿,成為熱銷產品。志愿者們深入挖掘、記錄脫貧攻堅各方面變化,走進40個貧困村拍攝脫貧攻堅視頻、宣傳圖片,幫助了470余戶貧困戶通過“電商助銷”“直播帶貨”等銷售農產品,幫助戶均增收5000元,“百姓影棚”也成了群眾最喜愛的志愿服務。

  志愿服務 和諧共助

  ——記重慶市“最美志愿服務站”金山麗苑新時代文明實踐點

  干凈整潔的步道,綠樹成蔭的庭院,羽毛球場、籃球場、圖書館、健身器材等健身設施一應俱全……走進東城街道灌壩社區金山麗苑小區,文明、和諧、溫馨的小區氛圍撲面而來。

  “現在我們小區的環境真是大變樣,我們住得好舒心。”在小區居民連連點贊的背后,離不開該小區近年來不斷推進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在眾多社區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小區環境大變樣,鄰里關系更和諧。

  過去,金山麗苑小區矛盾叢生、信訪不斷,為了徹底治理小區頑疾,在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指導下,該小區建立了新時代文明實踐點,成立了17個“文明互助小家”,通過實行居民自治,開展互幫互助,打造和諧小區。最終,金山麗苑小區獲評全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示范小區、紅色物業示范小區。

  小區里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點與物業公司、業委會聯動,建設了約500平方米的“暖心驛站”,專職志愿者實行輪班制,每天收集居民需求并及時根據需求開展志愿服務。小區成立“永久志愿服務隊”,招募注冊志愿者215人,以志愿者包樓棟的方式為居民提供暖心服務,開展暖心理發、暖心助幼、暖心聊天等活動。

  小區的志愿服務活動還有一大特色,便是“居民互助”。一個“文明互助小家”由10戶居民組成,每家不少于1名志愿者,“文明互助小家”的成員需要做到“三必到”:一是小家成員有特殊困難時資助必到;二是小家成員生病時看望必到;三是小家成員遇險時現場救助必到。截至目前,金山麗苑小區已成立82個“小家”。

  金山麗苑小區致力于以黨建引領小區發展。小區40多名黨員參與糾紛調解、矛盾協調,在小區排查小隱患、控制小苗頭、調解小糾紛、解決小問題,做到社情民意隨時收集、矛盾糾紛及時化解、重大事件實時報告。

  (本版稿件由記者羅苑瑜采寫)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