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寒假生活》、十多篇日記作文,這是我們傳統印象中寒假作業的主要內容,但時代的變化,假期作業也在變化。在區隆化六小,今天上交寒假作業的現場,就完全不同,課堂上一直充滿著歡聲笑語,因為除了課本作業,孩子們還提交了自己在假期里積累的創新和創意。
今年新學期,對隆化六小的孩子們來說,最期待的,就是今天早上提交寒假作業的時刻。老師還沒進入教室,整個課堂已經充滿著歡聲笑語,孩子們拿著作業,相互擺弄交流,每個人手上都有完全不同的創意作品。改進式馬桶刷、自制抽水器、掃地機器人、組裝帆船,一些孩子利用假期時間做出了小發明,引來同學們的紛紛圍觀;一些孩子則根據自己的思維,畫出一幅幅科幻畫作,一邊看,一邊還給同學們介紹解釋;而另一些孩子,則根據自己讀到的科普作品,寫出讀后感,形成一篇篇小作文、小論文。
【同期聲 四年級學生 黃傲翼:這是我做的太陽能自動澆水器 通過這個太陽能(發電板) 把水通過這個裝置 抽到這個水管里面 可以起到灌溉澆花的作用】
【同期聲 四年級學生 鄒泰呈:這是凈水器 我們先加入水 通過這個這一二三四(級) 過濾后 就可以把水變干凈】
【同期聲 四年級學生 梁芮琪:我畫的這幅是月球還有星空 這個月球上有一個宇(航)員 還有小王子和一朵玫瑰 我們中國正好登上了月球】
今年寒假之前,老師們減輕了課本作業,讓三到六年級的孩子們根據自己的思維,主動查詢書本和資料,提交一份以科技、科幻為主題的創意作品,形式不限。這樣的假期作業,徹底點燃了孩子們的主動性,各種夢想和創意鋪滿課桌,開學第一天,1600多名學生就交出了2200多份創意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