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頭渡鎮方竹村有一個年輕的駐村工作隊員,1998年出生的傅天齊。2019年,進入區鐵指部工作不久的他被派駐到了脫貧攻堅的第一線。“吃在村里、住在村里、干在村里。”一年多的時間里,方竹村成了傅天齊的第二個家。
回想起第一次入戶走訪,傅天齊還記憶猶新。“當時是去宣傳政策,貧困戶大多文化不高,所以要讓大家聽得懂,就要先把政策搞清楚,再換成白話講給村民們。”為此,他每天會花大半時間把政策記得滾瓜爛熟,同時思考要怎樣去表達才能讓村民更容易理解。
傅天齊年紀不大,人長得胖胖的,每天掛著笑臉說話又平易近人,所以每次入戶之后,村民們都樂意和他掏心窩。“鄉親們愿意把我當‘自家人’,大事小事都愿意和我說,我就非常高興,這說明他們接納我。雖然我不一定會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但能把群眾的事做實就很好!”
現在,全村建卡貧困戶108戶,為何貧困、家中什么情況、享受了什么政策、發展了什么產業,都被傅天齊記在了心里,所以每次哪家有什么事派他去解決都能很快見效。
去年7月,他在走訪3組貧困戶廣巨福時因雨天路滑摔跤,導致左手骨折吊了兩個月繃帶,但那時候正是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他必須和隊員們一起戰斗在一線,為此,休息了兩天后他又回到了村里投入到扶貧工作中。
“我很慶幸能夠有深入基層的機會,脫貧攻堅這一年多讓我感受了國家政策為群眾生活帶來的巨變,也看著大家齊心發展的產業勢頭特別好。”傅天齊說,在基層工作得到的是精神上滿滿的幸福感、獲得感,將來,他將把這次深入基層的經歷作為人生道路上的寶貴經驗,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為群眾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