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們種紅薯喂豬,現在我們靠種紅薯掙錢。”近日,記者在騎龍鎮道角村見到龍明貴時,他剛從地里干完活回家,背上還背了一大筐沙地蜜薯。
龍明貴今年45歲,母親、妻子均有智力障礙,家里還有兩個孩子。因為要照顧母親和妻兒,他無法外出務工,在村里又找不到掙錢的路子,家里一度困難,一直靠低保維持生活。
龍明貴一家的變化源于2019年,村里發展蔬菜產業,龍明貴立即加入了種植隊伍,成為第一批發展蔬菜的貧困戶。
雖然龍明貴沒有什么技術,但他十分努力地學,加上村里經常邀請技術人員來指導,第一年他種植的2畝蔬菜長得不錯,實現收入近6000元。嘗到甜頭的他,2020年又種植了玉米、豇豆、四季豆、沙地蜜薯、南瓜共計5畝的蔬菜。
不僅如此,他修起了豬圈,養起5頭生豬,村里把他家的房子進行了C級危房加固,還為夫妻二人申請了公路保潔員的公益性崗位,每個月有了固定收入。
村里給龍明貴算了算收入賬,一年的低保金、賣蔬菜收入、養豬的收入、公益性崗位工資,加上合作社收購了3000元的大米,他家2020年的年收入已經有6萬元以上,人均收入達到1.3萬元以上。
龍明貴說,他要感謝黨和政府的支持、村里給他的幫助,他相信,只要他勤快一些,日子會一天比一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