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在全區推動南部農旅融合發展工作推進會上,11個部門鎮街發言,亮出“成績單”。從金佛山麓到金山湖畔,從傳統村落煥新到康養勝地崛起,一場以農促旅、以旅興農的生動實踐正在南部片區蓬勃展開。各部門鄉鎮通過規劃引領、項目驅動、產業融合、服務升級等創新舉措,推動“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以下為發言摘登。
區文化旅游委
聚力“五高”聯動 構建全域農旅融合新格局
1-5月,“178環線”自駕車輛達129.04萬輛次,全區接待游客1945萬人次,旅游總收入122.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3%、10.5%。
今年來,區文化旅游委聚力“五高”聯動發展。一是高站位謀劃。出臺《南川區文旅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編制“178環線”三年提升規劃,實施6大提升行動,整合南部14個鎮街資源,推動“一鎮一策”錯位發展。二是高品質供給。策劃文旅項目40余個,簽約9個項目引資5.05億元,推進山王坪“花好月圓”、金山湖“天空之眼”等項目,新增網紅業態10余個,建成采摘基地30余個,新增民宿14家、露營地24個。三是高標準建設。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完成200余塊交通標識設計,新建14處充電站、6個停車場及2個特色驛站,開展環境整治,提升環線景觀。四是高頻次營銷。構建新媒體傳播矩陣,1-5月發布短視頻210條,全網曝光超1億次,舉辦杜鵑花節、性能挑戰賽等10余場活動,推動IP破圈傳播。五是高效能服務。成立工作專班,上線“露營服務一件事”應用,加快智慧旅游建設。
下一步,將強化統籌協同,深化產業融合,優化宣傳營銷,打造鄉村文旅新場景,以旅游帶動農產品銷售增長35%,促進5萬農民增收。
區住房城鄉建委
實施“四美工程” 夯實融合發展基礎
一是完善集鎮建設。排水工程方面,啟動南部片區管網建設,預計7月開工。示范鄉鎮建設方面,在頭渡鎮推進“五大提升行動”。危房改造方面,改造合溪鎮等24戶危房,落實市級補助121萬元。
二是打造特色村落。巴蜀美麗庭院方面,建設山王坪鎮“石韻山鄉”示范項目。傳統村落保護方面,策劃合溪鎮廣福村、德隆鎮陶坪村項目。美麗村居建設方面,沿“178環線”提升頭渡鎮玉臺村民宿及農房品質。
三是改善農村居住條件。危房改造方面,完成76戶低收入群體危房改造,撥付補助139.35萬元。自建房整治方面,排查13.57萬棟,整治57棟經營性危房及3095棟非經營性危房。邊坡治理方面,整改南部鄉鎮165個農房切坡隱患點。農房規范方面,推廣《巴渝民居設計圖冊》,印發《農房施工技術導則》300套。
四是推進山王坪康養開發。基礎設施上,爭取燃氣管網資金7154萬元、污水管網資金2500萬元。項目服務上,保障首開區道路、花好月圓等項目有序推進。營銷招商上,出臺購房補貼政策,主動招商引資,帶領企業赴山王坪考察,部分達成購房意向。
區交通運輸委
織就“快進慢游”交通網 當好農旅融合先行官
區交通運輸委圍繞“1343”總體思路,發揮交通先行作用,為農旅融合提供堅實支撐。
完成國省干線提級,改建G353、G243路段,“178環線”二級公路占比達85%。推進橋塘服務區、山王坪互通連接線建設,實施金山湖段災害防治工程,干線優良率達100%。
完成農村公路加密,新改建“四好農村路”50公里,總里程超1500公里,實現鄉鎮通三級路、建制村通雙車道、組組通硬化路100%,安裝安全護欄120公里。
完成運輸服務優化,調整公交線路,增設旅游定制專線;建成區級物流分撥中心,村級便民站點覆蓋82%;“178環線”配置26輛班車,每日開行48趟次。
下一步,區交通運輸委將強化干線網絡,加快G353、山王坪互通等重點項目,謀劃樂村至山王坪等景景通道,提升路網等級。完善農村路網,繼續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完成300公里護欄安裝,優化管養機制。提升運輸服務,結合高鐵開通,優化客運體系,發展定制公交、旅游直通車,嚴打非法營運。
區農業農村委
推進“三變改革” 激活鄉村發展動能
區農業農村委緊扣“1343”總體思路,圍繞“178環線”,推進農旅融合發展。一是農區變景區,打造大樹茶、高山番茄等13個產業景觀,投入資金建設特色村落,30個村獲評市級和美鄉村達標村。推進神龍峽、山王坪片區整治,創建9個市級休閑農業示范鎮村。二是農品變商品,投入資金發展特色產業,建成27萬畝種養基地,培育南川大樹茶、方竹筍等22個特色農產品,帶動效益增長30%,群眾“造血型”收入超60%。三是農房變客房,盤活閑置資源102宗,發展民宿等農旅項目26個,南部鄉鎮集體經濟資產達13.6億元(增長16.6%)。建成接待中心6個、冷鏈項目4個,村均經營性收入高于全區。
下一步,區農業農村委將重點聚焦三項工作,即育產業,打造農特“爆品”,延伸產業鏈;優環境,建設和美鄉村,推動田園變公園;促增收,深化農村改革,激活“沉睡資本”。
區惠農文旅集團
打造“趣駕IP” 構建文旅產業矩陣
區惠農文旅集團緊扣“打造重慶文旅特色品牌、康養首選之地”目標,切實履行旅游發展主力軍職責,聚焦“大金佛山178環山趣駕”,帶動環線建設運營,助推南部農旅融合示范區建設。
聚優成勢,當好品牌化運作主力軍。投入資金提升金佛山旅游設施,打造“大金佛山178環山趣駕”品牌,整合10個鎮街500余處資源,獲評全國旅游新業態典型案例。豐富“趣”系列產品,新建3個戶外運動營地,規劃10大項目,增設露營營位和夜市攤位,提升核心體驗。
挖潛拓能,當好標桿化發展引領者。策劃30個文旅項目,近期實施金山湖濱湖運動公園等15個特色項目,升級民宿集群,培育特色業態。以“178環線”為核心,聯動金佛山等重點景區,打造文旅康養矩陣,建設智慧服務系統,制定行業標準。
善用紅利,當好市場化運營開拓者。搶抓戰略機遇,建立200億元項目儲備庫,力爭今年融資70億元、投資5億元。推進農旅融合發展,培育專業化市場主體,提升市場競爭力,助力打造重慶文旅特色品牌。
區規劃自然資源局
規劃引領南部農旅融合發展
區規劃自然資源局聚焦規劃引領,完成金山等10個鄉鎮整體規劃布局,獲批山王坪首開區詳規,編制35個村規劃(涉及69個項目),開展耕林空間試點改革。
審批提質增效,建立重點項目保障機制,收集南部片區112個項目需求,解決102個難點問題。完成30個項目995畝用地審批,山王坪項目70天獲批。
在地災防治方面,2024年消除南部片區58處地災隱患,減少453戶1518人受威脅,投入3000萬元完成28個防治項目,避險搬遷570人。
下一步,區規劃自然資源局將進一步優化國土空間規劃,保障項目用地需求,指導項目合理選址布局。通過土地整治、“農地入市”等盤活低效用地,服務“大金佛山178環山趣駕”發展。同時,盯緊盯牢“178環線”重點區域地災隱患,探索構建AI監測管控體系,加大巡查排查和監測預警力度。
金山鎮
構建“四可”體系 打造環線明珠
金山鎮立足區位優勢,圍繞“產業筑基、基礎提升、主體培育、資源挖掘、嚴守底線”發展思路,全面推進農旅融合高質量發展。在產業發展方面,重點打造4800畝特色農業基地,其中高山糯玉米3000畝、特色水果800畝、林下中藥材1000畝,年產值突破200萬元,帶動100余人就業。通過開發賞花觀光、果蔬采摘、露營體驗等農旅融合項目,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建成金山商貿中心,新建和改造公廁3座、停車場2個、觀景平臺5處,在“178環線”沿線實施綠化美化工程。旅游接待能力大幅提升,新增社區食堂2家、高品質民宿2家、農家樂5家,增加床位116個、停車位128個,游客滿意度顯著提高。
通過創新“公司+合作社+農戶”利益聯結機制,引進社會資本開發露營基地4個,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5家,帶動農戶通過土地入股、務工就業、分紅收益等方式實現多元增收。深入挖掘本土資源,開發懸崖村徒步路線,將小河手工米粉、金佛山筍殼畫等非遺文化融入旅游產業,改造提升金山老街餐飲環境,打造特色美食街區。
下一步,金山鎮將建設電商服務中心,開發“掃碼游金山”系統,筍殼畫文創產品,打造“金山好禮”系列產品。完善旅游廁所、充電樁等配套設施,建設足球訓練基地,開發研學項目,舉辦特色節會活動。
頭渡鎮
擦亮“金”字招牌 培育戶外經濟
頭渡鎮充分發揮“金佛山”“金山湖”兩大品牌優勢,全面推進農旅融合發展。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完成7公里七彩步道建設,整治邊坡11處,綠化閑置地塊30余處,新建公園3個,實施500畝國土綠化項目,顯著提升鎮域環境品質。旅游接待設施不斷完善,發展民宿農家樂32家、露營地4個,形成“春賞百花、夏避酷暑、秋品竹宴、冬戲瑞雪”四季旅游產品體系。
產業發展成效突出,鞏固方竹筍、中藥材等特色產業12萬畝,開發方竹筍面條、伏羊藥膳等30余種特色產品,帶動1500戶農戶增收。深度開發金山湖景區,引進溪降、直升機等戶外項目,上半年接待游客22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500萬元。通過“山上種植-鎮區加工-景區銷售”全鏈條發展模式,促進農產品增值增效。
招商引資成果豐碩,引進花田小院、中馳航空等6家企業,落地“慢閃178村咖”、溪降等項目6個。人才培育力度加大,培養本土人才20余名,引進專業人才30余名,新增市場主體20余家。品牌影響力持續擴大,籌備航空運動邀請賽等活動,制作宣傳視頻點擊量破百萬次,“美麗金山湖·魅力金佛山”品牌知名度顯著提升。
下一步,頭渡鎮將進一步提升服務,加強人員培訓,完善智慧旅游系統。不斷豐富業態,打造“天空之眼”等爆款產品,培育特色IP。加強共建共享,發展民宿、露營等產業,帶動群眾增收。
德隆鎮
古樹茶+傳統村落激活生態價值
德隆鎮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依托古樹茶資源和傳統村落優勢,走出了一條特色農旅融合發展之路。全鎮森林覆蓋率達70%以上,空氣質量優良天數超過360天,為發展生態旅游奠定了堅實基礎。在傳統村落保護方面,爭取市級專項資金對銀杏村43棟穿斗式民居實施“一房一案”修繕,打造向日葵花海、繡球花谷等特色景觀,讓傳統村落煥發新活力。通過盤活閑置資產,建設精品民宿7家,發展農家樂63家,有效激活農村沉睡資源。
特色產業發展成效顯著,全鎮發展大樹茶8200畝、方竹筍3.5萬畝,打造玄參GAP基地400畝,年綜合產值達2.3億元。“千年金山紅”茶葉榮獲“重慶外事好禮”稱號并成功出口新加坡,成為德隆鎮一張靚麗名片。文旅融合深入推進,出版《走進德隆》等地方文化書籍,微電影《守望陶坪》獲金佛山微電影大賽一等獎,定期舉辦攝影比賽、采茶季等活動,吸引大量游客參與體驗。
旅游服務體系持續完善,打造秘境陶坪等3個網紅景點,建設千年銀杏宿集、濱水露營基地等特色住宿設施,日接待能力達1.2萬人。創新推出“五個統一”管理模式,設置雙語導覽標牌30余塊,上線“智游德隆”掌上系統,建立2小時快速響應機制,顯著提升服務質量。集體經濟不斷壯大,通過“市場主體+農戶”等模式,村均經營收入超過20萬元,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下一步,德隆鎮將重點推動“四態”旅游融合發展,盤活閑置農房200戶,完善旅游配套設施,提升智慧化管理水平。搶抓自然保護地優化整合契機,破解用地難題,加快在建項目建設。加強與周邊鄉鎮聯動協作,建立健全應急協同機制,確保旅游高峰期服務保障到位,全力打造更具特色的農文旅融合示范鎮。
三泉鎮
攻堅痛點堵點 提升服務能級
三泉鎮立足資源稟賦,打造“精致民宿+露營野趣+溯溪戲水”特色旅游產品體系,形成金佛山北坡民宿集群。通過新增精品民宿6家、改造農家樂7家、規范露營地12家,旅游接待能力顯著提升。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山王坪互通連接道、K線項目進展順利,窯灣至馬嘴隧洞公路一期工程完成75%,“窯灣有機農莊”項目即將進場。
針對旅游發展痛點,三泉鎮大力完善基礎設施。新增停車位300個,安裝違停攝像頭10個,有效緩解旺季交通擁堵。配備垃圾箱200余個,完成“178環線”3.5公里綠化,安裝標識系統30處。強化安全管理,設置雨量監測系統3套、安全警示標識15處,關停違規露營地5家。
創新發展模式成效顯著,通過盤活閑置校舍、宅基地入股等方式,成功改建特色民宿3家。開展服務質量培訓200余人次,培育藥膳廚師25名,設立農產品展銷柜5個。新媒體宣傳成效明顯,服務保障“量產車性能挑戰賽”等賽事,旅游知名度持續提升。
下一步,三泉鎮將持續推進重點項目,加快山王坪互通、窯灣隧洞等工程建設。持續提升業態品質,加強招商引資,完善旅游配套。不斷強化安全保障,優化應急處置,規范市場秩序。
山王坪鎮
扛起開發主責 探索“兩山”轉化
山王坪鎮全力推進片區開發建設,通過組建專業工作隊伍、建立協同推進機制,順利完成國有土地收回481畝、征地1134畝、拆遷房屋39戶等重點工作,保障重點項目順利實施。立足生態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形成3000畝甜糯玉米、1500畝優質油菜、1000群中蜂的種養規模,上半年產出菜籽油240噸、優質稻米3000畝、時令蔬菜800畝。創新打造“山野”系列特色農產品,推出包含玉簪花、藥蜜等特色產品的“一盒禮”,增強文旅產業辨識度。
配套服務體系建設成效顯著,完成巴蜀美麗庭院建設,成立強村公司盤活閑置資源,開展居民餐飲、住宿等專業技能培訓,推出“一鍋湯”等特色美食,構建全民服務體系。新建露營基地2個、徒步路線1條,打造“小游園”等特色景觀,旅游接待能力持續提升。
下一步,山王坪鎮將重點做好四個方面工作:一是強化用地保障,確保按期完成1000畝土地交付和70戶房屋拆遷。二是加快項目建設,推動“花好月圓”等重點項目如期投用。三是促進群眾增收,完善基礎設施,拓展特色農產品銷售渠道。四是筑牢安全防線,建立常態化隱患排查機制,聘請專業機構開展季度安全評估,確保開發建設安全有序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