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婷婷
民主鎮文福村村民杜長和,1955年生,在一次突如其來的溺水事故面前,他毫不退縮,以無畏的勇氣和堅定的信念,奮不顧身地縱身躍入水中。憑借頑強的毅力和拼搏精神,拼盡全力將溺水幼童從死亡的邊緣拯救出來。他英勇救人的高尚義舉,傳遞著人性的光輝與美好。
危急時刻挺身而出
2024年9月28日傍晚,杜長和像往常一樣,飯后沿著水塘邊的休閑步道散步。突然,水塘對岸傳來村民聶家福急切的呼救聲:“救命啊!救命啊!”他心頭一緊,立即朝著呼喊聲奔去。隨著距離拉近,他看見水塘邊孤零零停放著一輛嬰兒車,不祥的預感涌上心頭,腳下的步伐不由得加快。
趕到現場后,杜長和站在塘邊焦急地四處張望,水面上一只小手若隱若現,情況萬分危急。他沒有絲毫猶豫,來不及脫掉衣衫鞋襪便縱身一躍跳進了3米多深的水塘。冰涼的池水瞬間包裹住身體,杜長和奮力朝著孩子的方向游去。在離岸約10米遠的水池中央,他終于靠近了孩子,迅速伸出手抓住孩子的胳膊,用力將其托舉出水面,另一只手拼命劃水,艱難地朝著岸邊游去。
靠岸后,杜長和顧不上自己體力不支,急忙叮囑聶家福:“你快點把娃兒倒立起來!”在他的指導下,面色紫青的孩子經過緊急施救,終于恢復了生機。確認孩子脫離生命危險后,渾身濕透的杜長和拖著疲憊的身軀,緩緩走回了家。
見義勇為暖人心
事后,有人問年近古稀的杜長和:“你自己都有基礎疾病,還下去救人?”原來,早在2023年,杜長和就突發腦梗,雖經治療身體有所好轉,但右手落下病根使不上勁。杜長和坦言,在沖向水塘的路上,他并非沒有顧慮,但當看到那只浮在水面上的小手時,腦海里只剩下一個念頭:“這個孩子還有救,這是一條命。”于是,便有了開頭那動人的一幕。
當被問到這份勇氣從何而來時,杜長和認為,這源于他年輕時的當兵經歷。年輕時五年的軍旅生涯,不僅錘煉出他責任擔當的意識,更培養了英勇頑強的品格。“我是退伍老兵,只要有需要,我一定毫不猶豫地站出來。”杜長和堅定地說。
杜長和勇救落水幼童的事跡傳開后,不僅同村、鄰村的鄉親們深受觸動,就連多年未見的老戰友聽聞此事,也紛紛豎起大拇指,對他見義勇為的義舉贊不絕口。事后,獲救幼童的家人懷著無比感激的心情登門致謝,緊緊握住杜長和的手哽咽道:“要不是您及時出手,我家孩子就沒了!這份救命之恩,我們一輩子都忘不了!”
每當分享救人經歷,腦梗后遺癥帶來的語言障礙讓他的敘述略顯滯澀,然而這份不完美的講述,反而更能彰顯拯救落水幼童故事背后蘊藏的人性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