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隆鎮:豬糞華麗變身 賦能茶產業綠色前行
發布時間:2025-05-15 08:53:37 來源:
新聞摘要:

  

  南川融媒訊(記者 王婷婷)近日,重慶市南川區興又緣茶葉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里,新鮮采摘的茶葉在殺青、揉捻、理條等器械設備的精細處理下,茶香撲鼻,芬芳馥郁。

  “要想產出好茶,為茶樹營造良好的土壤環境至關重要。”茶廠負責人黃興文在興隆鎮永福村還經營著一片約800畝的茶園。據了解,早在五年前,這片茶園就停用了化肥,轉而在土壤中施用由豬糞加工而成的有機肥。這一舉措,為茶葉品質和茶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距離茶園不遠處,黃興文入股了一家頗具規模的生豬養殖場,該養殖場年產生豬達一萬余頭。但豬糞若處理不當極易造成環境污染,如何變廢為寶?黃興文想出了一個辦法:先對糞便進行干濕分離,再通過堆肥發酵等無害化處理手段,將其制成有機肥,用于茶園土壤施肥,以此減少對化肥的依賴。

  “長期施用化肥,土壤容易板結,既不適宜茶樹生長,也不符合綠色發展理念。”黃興文介紹,施用生態有機肥,不僅能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讓產出的茶葉口感更佳,還有助于提升經濟效益,每年能節省20余萬元肥料購置成本。

  當天,茶農們三五成群,手持竹筐,在茶壟間來回忙碌。大多數茶園的采摘期僅限于春季,黃興文的茶園卻不同,采摘期會延至夏秋季。春季采摘的茶葉用來生產綠茶,年產量能達到15噸;夏秋季采摘的茶葉則用于生產紅茶,主要供應給飲料企業和制藥廠,年產量可達60噸。

  “我在這兒干了十幾年了,對我們農民來說,可太實惠了。”村民汪淑會每年都會到茶園打零工。對她而言,這份工作簡直再合適不過,既能在家附近掙錢補貼家用,又能方便照看孩子。黃興文的茶園每到茶葉采摘期,就會提供約50個臨時就業崗位,給當地人創造了許多增收機會。

  回首往昔,黃興文在20歲時便跟著父親學習傳統種茶、制茶技藝。30多年間,他曾外出闖蕩,但最終還是選擇回歸家鄉,從父親手中接過種茶的接力棒。

  黃興文笑稱自己是“茶二代”。在他看來,從父親那里接手茶業,固然是一種傳承,但也有著諸多新變化。過去是小面積的茶山,如今已拓展為大面積的茶園;以往依靠傳統手工制茶,現在實現了現代化規模生產;還有現在更科學的生態管護模式……黃興文堅定地表示:“我會始終堅持綠色生態種植,大力發展循環農業,讓茶業之路越走越遠、越走越寬。”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