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文
“五一”假期,全國各地一派繁榮景象,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累計14.67億人次,日均2.93億人次,同比增長8%。假期消費市場向來是觀察經濟熱度的重要窗口。火熱數據見證經濟活力,讓我們看到了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持續將內需潛力轉化為發展實績,國民經濟循環之“暢”定會更好助力發展大局之“穩”。
為循環之“暢”,大局之“穩”,5月2日,人民網發表人民熱評:少一些“不忍直視”的文旅宣傳。文章說,近期,一些地方為了宣傳家鄉文旅、推銷土特產,使出渾身解數,有網友點贊,也有不少人覺得庸俗,“不忍直視”。文章呼吁:不要舍本逐末、本末倒置,不要急功近利、“造勢一時”,要擔當實干,多務實功、多想實招、多求實效,凝心聚力、“造福一方”。
5月4日,新重慶客戶端發表文章:對庸俗低俗的文旅宣傳說“不”!文章指出:近期,多地文旅宣傳“怪相”頻現:一些基層干部或在田間地頭忸怩作態,一邊“公主抱”一邊互喂櫻桃;或是赤膊上陣,在池子里用溫泉泡茶喝……對此,有人愛看,覺得這種宣傳“接地氣”;有人反感,認為這是在“擦邊”,有庸俗、低俗之嫌。文章呼吁加強剛性約束,錨定價值取向,進一步完善文旅宣傳內容的審核、推送機制,根治庸俗低俗的文旅營銷,從“流量快餐”轉向“精神硬菜”,回歸文化本真;以“真功夫”破解“偽創新”,鍛造專業主義;從“爆款狂歡”變身“口碑沉淀”,構建長效生態。
5月5日,新華社看重慶發布通訊:燈光秀“出圈”、入境游“升溫”、“寵粉”再升級——解碼山城重慶“五一”文旅熱潮。通訊肯定了重慶市從璀璨夜景到區縣美食,從云端飛行到鄉村野趣,從無人機燈光秀輝映“賽博山城”,到各種“花式寵粉”服務,以創新為筆、文化為墨,不斷迭代新業態、新場景,以更創新的文旅產品、更高質量的服務供給,奮力繪就文旅發展新圖景,將“網紅”變“長紅”,助推全域旅游新姿態揚名世界。
三篇文章著實令人感慨,傳遞出一個共同觀點:發展文旅產業,使勁吆喝非上策,內外兼修是正道。
文旅宣傳很需要、很必要,但宣傳并不是重點。文旅宣傳要能夠直視,不能庸俗低俗,更為重要的是,花時間做內功,打磨文旅產品!只有深度挖掘文旅資源,補齊當地文旅短板,迭代新業態、新場景,最終才能將“流量”化為“留量”。
內功不練,內涵不富,內核不強,魅力不足,引力不大,使勁吆喝無用,全力宣傳無功,還會適得其反,且有作秀不實、庸俗低俗之嫌。“土味喊麥”“變裝秀”,“干部出鏡”“整花活”,充當“文化復印機”,“扮丑”“破圈”“名場面”,全都不好使,最終也會曇花一現。
本底不夠,化妝來湊;內功不足,外宣作秀;魅力不強,狂割流量,實際上就是舍本逐末、本末倒置。應該預防濾鏡式吆喝、美顏式宣傳、修圖式營銷,否則,讓人們乘興而來、敗興而歸,那就得不償失。畢竟人們不想花錢買罪受,也不想花時間受氣。
遠離城市,邁開腳步,行走山野;或者說走就走,出離家門,穿梭城市,城鄉之間的雙向奔赴,靠的是文旅產品的魅力。人們用腳步感知你的真與情,用舒適丈量你的日與夜,用點評給予你的好與差。文旅產品沒有魅力,人家多半不會到此一游。
魅力是指一種能夠吸引人的獨特力量,是個性、氣質或特質,能夠引起人們的關注、喜愛甚至崇拜。魅力強調內在的品質和個性特征,其吸引作用使人們產生靠近或向往的傾向。
沒有釘釘釘,就掛不起壺壺。釘釘不硬,也掛不住壺壺。自己不開花,或者花開沒花粉,蜜蜂都不會來。有花粉,蜜蜂才會來。來了有收獲,蜜蜂才會再來。來來往往,不亦樂乎,蜜蜂才會釀出更多甜蜜。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為酒本身就香,巷子再深也能嗅其香。腹有詩書氣自華,是因為腹中本身有詩書,才氣才華才自溢自露。
同樣道理,發展文旅產業,練好內功、豐富內涵、硬化內核,才會自帶魅力,增添魅力。你的內核有魅力,你的服務有魅力,人人為你當推介官,自媒體自覺主動與你官媒聯手行動,甚至讓你持續霸屏,熱度居高不下,人們就會心向往之,趨之若鶩。
你的本底厚、內核強、內涵多,你不用鼓足干勁猛吆喝,不用火力全開大宣傳,也有人幫你吆喝、幫你宣傳,八方賓客也會聞風而動,蜂擁而來,接踵而至。
因此建議,研究一下,探究一下,深究一下,自身文旅的本底是什么,內核怎么樣,魅力在哪里。商業濃度是不是高了?文化含量是不是低了?產品是不是更硬了?服務是不是更好了?在此基礎上,堅持眼睛向內,多花時間,多下真功,修煉內功,打磨文旅產品,做出“真貨”“硬菜”,以開放姿態推動產品升級,以暖心服務迎接八方來客。
一句話,發展文旅產業,使勁吆喝非上策,內外兼修是正道。如此抓住本,注重末,和哉,和諧共生,和而不同;美哉,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文旅產業持續繁榮,消費市場紅紅火火,保持的就是經濟循環之“暢”,維護的就是發展大局之“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