撂荒地長出“智慧菜園”
發布時間:2025-05-08 08:50:36 來源:
新聞摘要:

  

  南川融媒訊(記者 劉曉娟)“老曾,這大棚里的絲瓜苗長得可真好!”近日,福壽鎮大石壩村福壽湖湖畔的蔬菜大棚內人聲鼎沸,村民正忙碌地穿梭其中,鋪膜、打壟、育苗,處處洋溢著蓬勃生機,一派熱火朝天。

  這里曾是一片雜草叢生的撂荒地,如今卻成了大石壩村的“聚寶盆”——18個現代化蔬菜大棚整齊排列,智能水肥系統精準灌溉,無土栽培的番茄苗長勢喜人。

  “去年種的水果黃瓜,一上市就被搶光啦!今年咱們主打新品種——蘋果絲瓜,生吃都甜!”基地負責人曾祥鈔笑著告訴記者,這片60畝的撂荒地,如今成了村里的“致富密碼”。

  走進育苗大棚,科技感撲面而來:苗棚里的智能溫控系統自動調節濕度,無土栽培區的番茄“喝”著營養液生長,電子屏實時顯示土壤數據……“以前種地靠經驗,現在靠數據!”曾祥鈔指著手機上的智慧農業APP說。

  這里是由騰春蔬菜專業合作社和大石壩村股份經濟聯合社全力打造的精品果蔬基地,由騰春蔬菜專業合作社開展技術指導。基地共有18個大棚,其中包含一個苗棚和一個無土栽培棚,通過建立育苗區、無土栽培區、特色蔬果區、露天種植區、分選包裝區,構建起一套完整的農業生產體系。

  基地積極探索聯農育農富農模式,有效解決“誰來種地”的難題,不僅為當地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還增加了村集體收入。正在地里鋪膜的村民蔡明淑說:“以前這地荒著可惜,現在咱在家門口就能掙錢,一天80塊,不比在城里打工差!”像她這樣的村民,高峰期每天有20多人在這務工,月收入能達到2000元左右。

  談到未來,曾祥鈔信心滿滿:“我們還要擴大規模,把周邊的好地塊都利用起來,讓更多撂荒地變成‘智慧菜園’!”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