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融媒訊(記者 鄧的)4月8日,楠竹山鎮鍋廠村秋語農場的黃桃基地內,60余畝桃樹郁郁蔥蔥,生機勃勃。這片曾經雜草叢生的閑置林地,如今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綠色銀行”。鍋廠村通過盤活資源、創新模式,走出了一條以特色產業推動鄉村振興的新路徑。
鍋廠村海拔、氣候以及土壤條件得天獨厚,十分適宜黃桃種植。此前,當地種植大戶余光銀便已成功種植黃桃并獲得不錯的收益。看到黃桃產業的潛力,鍋廠村決定利用村里閑置林地進行發展。2022年12月,由村集體出資40萬元,余光銀出技術,群眾以土地入股,共同成立了秋語農場。目前,農場已種植黃桃60余畝,共3000余株。
鍋廠村黨支部書記張易文介紹,去年黃桃試掛果情況良好,今年將迎來豐產期,預計產量2萬~2.5萬公斤,產值約50萬元。該產業不僅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還帶動了當地就業,每年可解決周邊富余勞動力200多人次,帶動農戶50~150戶。如村民張天全,在基地做管護工作已有兩個多月,每天能有80元收入,未來還有入股分紅,在家門口就實現了穩定增收。
農場的合作方式也別具一格,通過村民大會協商同意,前期由鍋廠村股份經濟聯合社全額出資,農戶以土地入股,不投入資金也不參與管理,由聯合社聘請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在收益分配上,待農場產生收益后進行分紅,農戶將獲得純收益的30%,按實際投入土地比例分配;村集體分純收益的30%(包含管理人員工資);技術入股占純收益的15%;集體經濟組織前期投入資金回收占15%;集體經濟組織將純收益的10%作為后續管理費用;集體經濟組織投入資金回收完畢,經各方協商再定分紅方式。
“雖然我們黃桃產業尚處于探索階段,但前景廣闊。”張易文介紹,該村黨支部正積極規劃“三步走”發展路徑:第一步,確保種植成功,目前已初見成效;第二步,計劃擴大種植規模,吸引更多農戶參與;第三步則是延伸產業鏈,發展黃桃深加工。未來,村里打算建設黃桃罐頭、果脯加工生產線,并開發觀光采摘項目,真正實現“一片林子帶動一個產業,一個產業致富一方百姓”的目標。
鍋廠村的黃桃產業,是楠竹山鎮盤活閑置資源、發展特色產業的生動縮影。如今,通過創新模式、科學規劃,這片荒山正逐步成為鄉村振興的“金山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