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鴿
有人說,春天的浪漫是綠意叢中的一點紅,一半在開花,一半在發芽;也有人說,春天的浪漫是校園里的瑯瑯書聲,花影與書聲各占一半,讓校園在無盡的春光中變得詩意盎然。還有人說,春天的浪漫在鄉野,在田間地頭。
當春意彌漫鄉野,會激發怎樣的浪漫呢?
前不久,我和朋友走進了大觀鎮中江村,田間一片綠意盎然,充滿生機。滕春蔬菜專業合作社的大棚里,工人們正在忙碌地進行絲瓜育苗。
土地的力量孕育著生命。一粒種子發芽長出兩片葉子后,工人們就會進行分栽,待它們長大后,再進行移植。接下來是漫長的等待,期盼著藤蔓上開出黃花,瓜果掛滿枝頭。
春種、夏管、秋收、冬藏,農民的浪漫貫穿了四季。
與傳統農業不同,合作社推行的是智慧農業,溫度、光照、水分、肥料都披上了科技的外衣。自動噴灌系統、智能化設備、5G+物聯網系統、蟲情監測系統等科技元素賦予了農業智慧的力量。管理員如果想要了解大棚里的溫度、濕度,無需走進大棚,只需在數據中心查看智慧大屏。田間的“AI”系統解放了農民的雙手和雙腿。
以往,春天絲瓜育苗時,農人擔心倒春寒會影響苗子的存活,如今,大棚自動升溫,保證了種子的存活率;夏天天氣炎熱時,溫控系統會自動降溫,避免絲瓜被曬傷。無論是升溫還是降溫,“智慧大棚”宛如絲瓜的小管家,不懼風吹日曬,靜待成熟豐收,成了農民的好幫手。
智慧大棚里,需要智慧能手。滕春蔬菜專業合作社的姜國強,就是這樣一位敢于嘗試、勇于創新的小伙子。大學畢業后,他離開家鄉,來到南川,扎根田野,從種植蔬菜起步,在田間地頭揮灑青春的汗水。
“普通絲瓜太常見,投入市場缺乏競爭力。”姜國強說。
10年前,他引進了“翡翠絲瓜”。這種絲瓜品種外形修長、肉質爽滑,煎炒時顏色如翡翠般亮麗,很快成為市場的寵兒。然而,該品種對溫度、濕度要求較高,想在重慶種植成功并非易事。
“萬事開頭難,不能打退堂鼓。”他潛心鉆研,不斷改進技術和方法。終于,“翡翠絲瓜”結出了智慧的果實,姜國強臉上的眉頭也逐漸舒展開來。春天的腳步沒有停歇,他還研發了“絲瓜落蔓密植栽培方法”,并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后來,基地里的絲瓜品種越來越豐富,除了翡翠絲瓜,還有蘋果絲瓜等。在他的影響下,周圍的農戶紛紛前來討教經驗,學習絲瓜種植技術,種植絲瓜的大戶也越來越多。
“你們這個玻璃房是干什么用的呀?”我們好奇地問。
“這是一個多功能寶地,既能示范育苗,又能科普展示,還能休閑觀光,用處可多了。”姜國強笑著說。他們還將農業與鄉村旅游結合起來,每到春季,游客紛至沓來,欣賞田園風光,成為鄉村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不僅如此,很多學生團體也來到這里開展研學旅游,感受智慧農業的魅力,探索土地的奧秘。
新時代的農村是充滿希望的田野,也是農民干事創業的廣闊舞臺。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新農人奔赴鄉野,執浪漫之筆,書寫別樣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