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鄧的
2024年,隆化職中黨委書記、正高級講師張健和重慶曼雨如初餐飲有限公司高級技師蔣能獲批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實現我區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人員“零”的突破。這一閃耀的成績,正是我區人才工作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我區深入貫徹落實黨管人才原則,以“才涌向南·海納百川”人才集聚工程為抓手,在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四個維度持續發力,厚植人才發展沃土,構建起“近悅遠來”的人才生態環境,為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精細舉措
點燃用才熱情
2024年12月26日,我區召開人才迎新座談會,金山英才、青年人才代表圍繞當前作用發揮情況、下一步工作思路、對我區建設渝東生態新城和人才工作的相關建議等作交流分享。
近年來,我區堅持高位謀劃推動人才工作高質量發展,著力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新時代南川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事業中來——印發了《南川區人才工作書記項目管理辦法》和“一把手”抓“第一資源”工作清單,由區委書記親自領銜主抓“才涌向南·海納百川”人才集聚工程,通過數智化平臺建設和差異化考核評價體系,推動人才工作提質增效。各部門、鎮街“一把手”主動領辦重點項目,包括“首席質量官”“雙百教育領航人才”“星馳金山新時代南商”等,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人才工作格局。通過高位推動,我區進一步明確了人才工作的責任主體和實施路徑,確保人才政策落地見效。
為精準服務人才需求,我區打造了數智化人才信息平臺,建立農村實用人才信息庫,分類錄入農村實用人才數據12954條,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同時,依托鄉情聯絡平臺,征集297名在外優秀人才信息入庫,發送回引政策短信1000余條,鼓勵在外人才回鄉創業創新。此外,我區積極支持留學回國人員創業創新,依托市級平臺完善留學回國人員信息,助力灝天生態農業獲評市級計劃一等獎,展現了人才引領產業發展的顯著成效。
我區創新構建“以貢獻論英才”的人才評價體系,下放評價權限至主管部門和行業專家,暢通優秀人才行業舉薦、特殊人才直接認定等渠道,并建立動態評估準入與退出機制,確保人才評價科學公正。在事業單位公招中,推行分類考試大綱、面試考官異地派遣、男女搭配等舉措,進一步提高人才選拔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我區通過高位推動、數智賦能和差異化考核,構建了全方位、多層次的人才工作體系,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多元布局
拓寬引才之路
2024年9月20日,“雙城互動·就業同行”“一職等你”項目帶崗直播活動在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山旅游裝備產業功能區展示中心開啟,提供了涵蓋新能源、機械制造、食品加工、文化創意等多個領域的就業崗位595個,其中我區5家企業提供了547個崗位,都江堰市3家企業提供了48個崗位。
人才是第一生產力,這種不受空間和地域限制的數字化招聘方式拉近了企業與求職者的距離,是南川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求賢若渴”的縮影。
近年來,我區整合了考核招聘、公開遴選、專場招聘、獵頭招聘、帶崗直播、高校直聘、公益性崗位開發、志愿者招募、定向公招等多種渠道,齊頭并進,致力于做大人才蓄水池。同時,著力打造“菁英引才”“一職等你”“金山青才”等具有影響力的引才IP,為吸引人才搭建特色化平臺。
不僅如此,在引才方式上,我區探索出“訂單式+清單式+組單式”的創新引才模式,廣泛匯集急需緊缺人才訂單、產業人才清單以及企事業崗位組單,并在市內外15所高校、30余家人力資源機構設立的引才引智工作站進行發布,拓寬信息傳播范圍。還聯合川渝、珠海、道真、武隆等地積極開展跨區域引才活動,已累計舉辦16場,促進人才的跨區域流動與交流。此外,還將招聘會靈活地開到鄉鎮、園區、景區、商圈、社區、小區,累計舉辦130場,進一步貼近人才需求端。同時,與都江堰、汶川等地實現招聘崗位信息共享,共發布用人單位219家4291條崗位信息,實現資源互通,擴大人才吸納范圍。
針對高級人才,我區暢通了博士后工作站聯合培養、科技創新智庫聘請、專家服務基層、項目合作開發、基地合作研發等渠道,以柔性方式引進科技人才、退休雙高人才共計189名,并特聘17名“助力南川高質量發展專家”,充分利用外部智力資源。依托區內優質康養資源,打造“黎香盛情”“樂在樂村”候鳥工作站,吸引候鳥式人才開展義診、支教、技能競賽等活動,為地方發展注入活力。此外,推動涪陵頁巖氣田、睿宇科技等高新技術企業設立人才飛地,并為人才發放“免費暢游卡”,秉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吸引各方人才助力南川高質量發展。我區通過這一系列舉措,全方位、多層次地構建起人才引入的良好生態,為區域的長遠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平臺深耕
厚植育才根基
2月17日是新學期開學第一天,但隆化職中教師石鵬早已投入工作當中,今年一月他帶領工作室獲得了重慶市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一等獎,目前正在備戰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
第三屆全國電子企業職業技能競賽全國總決賽人工智能訓練師S(人機交互方向)獲職工組優秀教練、第三屆全國電子企業職業技能競賽全國總決賽物聯網安裝調試員優秀裁判……指導學生獲得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總決賽爭奪賽電子與信息賽道銀獎、第二屆全國電子企業職業技能競賽全國總決賽智能硬件裝調員(工業創新方向)二等獎、第三屆全國電子企業職業技能競賽全國總決賽電氣設備安裝工(數字孿生應用技術方向)學生組一等獎……2023年石鵬牽頭成立了區級技能大師工作室,2024年獲批為市級,專注于無線電裝接技術的研究與實踐工作室。工作室配備了先進的無線電裝接設備和專業工具,可開展無線電裝接技術的實踐教學、技術研發和工藝創新,同時具備交流、展示、培訓、研發功能,是推動無線電裝接工藝發展、技術傳承與創新的平臺。
工作室現有成員11人,其中包括1名全國技術能手、4名高級技師(含2名全市技術能手)、6名技師。團隊成員經驗豐富、技術精湛,能夠處理復雜的無線電裝接任務,并為行業提供技術支持和解決方案。成員參加多項國家級和市級技能大賽,獲得國家級獎項6項、市級獎項20余項,積極參與各類大賽擔任裁判10余次;指導學生獲得國家級技能大賽10余項、市級30余項。在技術研究方面也有突出貢獻,已在行業內發表多篇學術論文,并取得多項技術創新與專利。
近年來,我區積極作為,深耕平臺建設,從產才融合、賽會熔煉、校企合作等多維度發力,不斷積蓄人才培育的“厚度”,為區域重點產業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產才融合方面,我區緊緊圍繞區內“332”產業集群、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試驗區、文旅178環線等重點產業,成功創建多個國家級、市級技能大師工作室、中醫藥產業專家服務基地等重要平臺,與大中型企業合作共建校外實訓基地,有力促進了產教協同、產才融合。
賽會熔煉上,舉辦全區技能大賽,組織培訓機構技能比武,發動人才參加全國各類賽會,提供全方位服務,以競促技、以賽促學,提升了人才技能水平。
校企合作領域,加強與職業院校合作深度,創新開發特色工種,培育專業工種,開展學歷提升行動,訂單式培育專業人才,有效匹配了重點產業的人才需求。
目前,我區已成功創建多個重要平臺,包括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市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市級中醫藥產業專家服務基地、市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各1個,市級中小企業創業孵化基地和市級農民工返鄉創業園各2個。同時,人才成果豐碩,有2名人才獲批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新增見習基地21家,與博西家電、博賽、格力等大中型企業合作共建校外實訓基地77個。
優化服務
提升留才溫度
去年,我區首批城區人才公寓在南城街道清橋社區城投·云溪悅府正式交付。100余位青年人才現場簽訂租賃合同,領取了“回家”鑰匙。公寓裝修現代簡約,配備齊全家具家電,真正實現“拎包入住”。
“一進門,敞亮的房間讓我倍感驚喜,仿佛有了家的感覺?!眳^林業局工程師何丹是首批入住者之一,她選擇了兩室一廳的戶型,方便家人節假日探望。28歲的楊慶通過“英才計劃”入職區應急管理局,他表示:“入住人才公寓不僅減輕了經濟負擔,還讓我結識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仿佛重回校園宿舍,感受到家的溫暖和政府的關懷?!?/p>
此次交付的人才公寓共有232套住宅,首批入住64套,其中38套匹配給企業,26套匹配給個人。房源包括兩室一廳和三室一廳等多種戶型,均采用綠色環保無醛裝修。
人才公寓是為來南川工作的優秀人才提供的周轉性住房,申請方式包括個人申請和企業匹配。近年來,我區啟動“人才安家、企業安居”工程,打造6個高質量人才集聚小區,建成1401套人才公寓,提供云上專員服務,設立“企呼我為”訴求窗口,推行創業擔保貸款秒批、職稱評審一網通辦等便捷服務。去年,我區兌現各類人才補貼2503萬元,助力人才在南川成就事業。
安居,是人才扎根一座城市的港灣。我區通過不斷完善人才激勵措施和創新創業獎勵機制,持續增強人才的幸福感和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