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城街道:著力提升“顏值”激活城市“新生”
發布時間:2025-03-03 09:45:53 來源:
新聞摘要:

  

  □ 記者 劉曉娟

  漫步在東城街道,入目皆是整潔與美好。平坦的道路旁綠植搖曳,整潔的居民樓在陽光里散發溫馨氣息,湛藍天空下居民悠然自得。

  2024年,東城街道火力全開,為居民打造美好家園。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居民生活品質大幅提升;扎實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天空愈發湛藍;黑臭水體消失,城鄉環境整潔有序。這一系列行動,讓居民的幸福觸手可及。

  老舊小區改造幸福“升級”

  走進灌壩社區煥然一新的林產公司家屬院,嶄新的杏白色居民樓外立面、平整寬闊的道路令人眼前一亮。瀝青路面泛著光澤,車輛有序停放。“以前這兒坑洼不平,晚上走路都得小心,現在可好了,散步都更舒心。”居民蘭明勝笑著說,臉上洋溢著滿足。

  小區中央如今變成了漂亮的休閑廣場,居民們在健身器材區一邊鍛煉,一邊嘮著家常。居民田茂新感慨道:“現在生活可豐富了,沒事就來廣場和鄰居們聊聊天、鍛煉鍛煉身體,日子越來越有滋味。”

  在小區一角,還新增了垃圾分類投放點。醒目的標識、干凈整潔的垃圾桶,引導居民養成良好的垃圾分類習慣。

  2024年,東城街道全力推進興榮大廈片區、北街農貿市場片區、花果小區二期等13個老舊小區、城中村改造提升項目。在皂桷井等14個小區新建或升級改造垃圾分類投放點17個,在東街花園小區安裝智能垃圾廂房1個,配置分類投放亭2個,安設垃圾分類“變廢為寶”展示柜1個,全力推動生活垃圾分類先鋒街道創建,著力提升城市“顏值”,改善人居環境,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多管齊下共筑藍天防線

  2024年夏季的一天午后,東城街道綜合行政執法大隊隊員在巡查時,發現北郊社區田地里濃煙滾滾。隊員們迅速奔赴現場,只見村民韋某某在禁止區域內露天焚燒秸稈,依照《重慶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執法人員對韋某某作出罰款現金人民幣600元的行政罰款,當事人作出書面保證,承諾今后不再違規焚燒秸稈。

  這一案例推動東城街道全面升級大氣治理工作。在組織領導層面,街道成立了由黨政“一把手”掛帥的“治氣”攻堅工作專班,建立“社區、組、網格”縱向到底的露天焚燒管控網格,組建20余人的常態化巡邏管控隊伍,形成高效治理網絡。

  同時,組織工作人員進村入戶宣傳露天禁燒、禁止油煙直排,將禁燒責任壓細壓實,持續保持高壓態勢執法檢查,對違規焚燒行為,嚴格依法處罰,絕不姑息,并有序開展秸稈綜合利用工作,組織社區與企業業主收購農作物秸稈320余噸,應用秸稈還田技術6000畝,投入資金5萬元研發秸稈無煙焚燒設備,全力守護藍天。

  如今,東城街道的天空愈發湛藍。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李遠雯表示:“大氣治理是長期工程,我們將繼續努力,守護好這片藍天,為居民創造更優質的生活環境。”

  重拳出擊城鄉環境換新顏

  在北郊社區,曾經散發著陣陣惡臭的黑臭水體,是周邊居民多年的困擾。“沒有污水管網,生活污水亂流,夏天蚊蟲多,路過這兒,那味道熏得人直皺眉,窗戶都不敢開。”居民劉雪鴻無奈地回憶道。

  為徹底解決這一難題,2024年,東城街道全力治理北郊社區段黑臭水體,組織專業施工團隊,對河道進行全面清淤,修建溝帶路,同時,鋪設污水管網,將生活污水引入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從源頭上杜絕污水直排入河現象。

  如今,經過治理后的河道逐漸恢復清澈,河水潺潺流淌,曾經避之不及的臭水溝,如今成了居民休閑散步的好去處。

  2024年,東城街道進一步加大對轄區環境的整治力度,聘請保潔員對轄區背街小巷、城鄉接合部、非物管小區共計69.1萬平方米區域進行清掃,實現了清掃保潔全覆蓋,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村莊清潔行動、整治城鄉接合部公路邊溝等,著力提升城市“顏值”,改善人居環境,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背街小巷里,長期堆積的雜物被一一清理;城鄉接合部的垃圾也被徹底清運,曾經雜亂無章的區域變得整潔有序;在非物管小區,樓道里的小廣告、樓梯間的雜物被清理干凈;各村設置了專門的垃圾分類投放點,配備了足夠的垃圾桶,并安排專人定期清運。同時,通過宣傳標語、廣播等形式,向村民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引導村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下一步,東城街道將建立健全環境治理長效機制,持續鞏固治理成果,讓城鄉環境更加美麗宜居。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