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融媒訊(記者 劉曉娟)1月28日晚,2025年央視春晚如期上演。2025年的春節是首個“非遺版”春節,作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石溪板凳龍舞,此次也登上了央視春晚重慶分會場的舞臺。
石溪板凳龍舞亮相春晚舞臺的背后,也有一段充滿故事的傳承路。
石溪板凳龍舞發展演變至今已有130多年,作為民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承載著南川人民的記憶與情感,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現實價值。在過去,板凳龍舞是當地百姓在喜慶節日、廟會慶典等場合必不可少的表演項目,人們通過舞龍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平安吉祥。
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重視與支持下,石溪板凳龍舞得到不斷的挖掘和深化發展,當地積極開展非遺傳承活動,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熱愛這門技藝的年輕人。
石溪鎮中心校體育老師夏傳紅是板凳龍舞第十四代傳承人。這次板凳龍舞能登上央視春晚重慶分會場舞臺,讓他有莫大的感慨:“板凳龍舞能夠得到大眾的認可,就體現了我們傳承的意義。”
為了讓板凳龍舞這一古老的藝術形式更加系統、更具觀賞性,2003年起,夏傳紅連續8年利用下午放學后的時間,冒著嚴寒酷暑、披著星星月亮,帶著一群伙伴騎著摩托車前往南川城區拜師,學習板凳龍舞的編排藝術。
為推動非遺進校園,2016年開始,他自學電腦排版、圖書編輯等技能,從零開始編撰板凳龍舞校本課程。歷時多年,幾經改版,如今,他所創建的非遺校本課程已從最初的二十多頁擴寫至兩百多頁。石溪鎮中心校在成為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石溪鎮板凳龍舞文化傳承基地后,便著力打造板凳龍文化校園。作為傳承人的夏傳紅也持續不懈探索創新,開發了區級精品校本課程《凳龍飛舞》《竹編板凳龍》,結合大課間,提取板凳龍舞的基本動作,編制適合學生表演的板凳龍舞和板凳龍操,還在課后延時服務的興趣課中開設傳統文化課程,充分發揮板凳龍舞文化傳承基地的作用,培養全面發展的“小龍人”。
如今的石溪鎮中心校,每一個孩子都是板凳龍舞的傳承人。近年來,板凳龍舞隨著傳承人們走出重慶、走向全國,先后獲得全國第四屆群星獎節目“二等獎”、首屆中國農民文藝匯演“銀穗獎”、第八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非遺競技展最佳“編排獎”等。
此次南川非遺板凳龍舞登上央視春晚重慶分會場,不僅是一次文化的展示,更是一次傳承與發展的契機。它讓更多的人了解到這一古老的民間藝術,也讓夏傳紅更加堅定了傳承和保護傳統文化的決心。“我們會繼續努力,讓板凳龍舞代代相傳,讓更多的人感受到它的魅力!”夏傳紅的話語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