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人大代表們在講解員的帶領下了解我區各項目建設情況。
南川融媒訊(記者 劉曉娟 張樸 盧婭玲)1月11日~12日,參加今年區兩會的區人大代表、區政協委員,前往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南川校區項目、渝廈高鐵南川北站、鋁器時代二期、大觀鎮現代設施農業示范基地,了解南川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及重點項目建設情況,親眼見證家鄉發展的強勁脈搏,為即將召開的區兩會建言獻策積累第一手資料。
教育新篇:智匯南川展雛形
在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南川校區建設現場,塔吊林立,工程車來回穿梭。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南川校區規劃建設占地面積1100多畝,預計在校生規模12000人。項目分期實施,一期占地790多畝,建筑面積26萬余平方米,包括教學大樓、學生宿舍、圖書館、運動場館、食堂等建筑項目,可容納學生6000多人。
目前,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南川校區建設首棟建筑主體結構已經封頂,進入二次結構及裝飾裝修新階段。據悉,該項目正按3月封頂、7月竣工驗收、9月招生投用目標倒排工期、打表推進。
聽著進展匯報,李林靜代表不禁感嘆:“這一項目的落地,對南川優化教育布局、推進產教融合意義重大,希望后續配套設施能加快建設進度,打造一個現代化、高質量的校園環境。”
“看到教學樓的拔地而起,我仿佛看到了未來莘莘學子在此求學的場景。”余道勇委員憧憬著建成后的校園,他說,學校建成后,既填補了南川高校的空白,進一步提升教育資源層次和水平,在經濟上還能帶動南川的零售業發展,促進消費。同時這也是南川文化和教育事業的騰飛,高校建成后,能吸引人才聚集,對南川的歷史文化研究、社會科學發展、理論研究等方面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交通動脈:暢達八方啟新程
踏入渝廈高鐵南川北站施工現場,一片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撲面而來。站房主體建筑拔地而起,巨大的輪廓在藍天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壯觀。截至目前,渝廈高鐵南川段路基、隧道、橋梁工程均全部完工,站房工程完成95%,“四電”工程完成85%,地方配套設施完成55%,累計完成投資70余億元。
楊文蘭代表感慨,從項目進場到如今的北站,她都得以親眼見證,真切感受到了渝廈高鐵南川北站建設的蓬勃態勢與高效推進。高鐵建設對南川意義非凡,它將極大提升區域交通便利性,為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帶動旅游、商貿等產業繁榮,推動南川更好地融入區域發展格局。
趙興鳳委員激動地說:“渝廈高鐵建成通車后,將極大促進南川的旅游、商貿等產業發展。以后,我們可以更便捷地迎接八方來客,讓南川的好山好水走向全國,也讓更多的機遇和資源匯聚南川。”
產業升級:工業智造鑄輝煌
步入走進工業園區龍巖組團的鋁器時代二期工廠,先進的生產設備整齊排列,機器的轟鳴聲、金屬碰撞聲交織成一曲激昂的工業樂章。工人們身著統一工作服,在各自崗位有條不紊地操控著設備,監控著生產流程。
鋁器時代是一家以自主研發特種鋁合金新材料為基礎,集設計、開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新能源汽車電池包核心部件制造商。產品先后服務于比亞迪汽車、吉利汽車、寧德時代、中創新航、徐工新能源等新能源產業下游整車廠和動力電池廠商,并獲得國家專利。
該項目一期于2020年底建成投產,2024年,公司及子公司預計實現營收約25億元,預計凈利潤約1.65億元,納稅約6100萬元。二期年產新能源汽車零部件80萬套項目占地290畝,計劃總投資8億元,新建廠房9.4萬平方米,購置擠壓機、CNC加工中心等生產和公輔設備400余臺(套)。2023年初動工建設,目前4、5、6、7號廠房已投用,8號廠房地平完成80%,9號廠房正在安裝設備。
“鋁器時代在我區也算是首屈一指的規上企業,整體體現了我們南川工業水平不間斷的提升和增值。”楊偉委員說,現在的工業注重科技創新,智能化的生產線需要更多的技術型人才,希望企業以及相關部門能夠重視對實用型技術人才的培養,加強校企合作,針對性地培養更多的技術型人才,助推南川工業發展。
農業新韻:田園奏響富美歌
在大觀鎮現代化設施農業示范基地,一片忙碌的景象映入眼簾,現代化農業科技盡顯魅力。2024年我區按照“1343”總體思路,突出重點區域、重點產業,規劃了以大觀鎮金龍村為核心,沿主通道延伸至黎香湖鎮、河圖鎮、興隆鎮,形成“一片三線”的南川區現代設施農業基地規劃布局,總規劃面積3000畝。
大觀鎮現代設施農業示范基地是我區現代設施農業基地規劃“一片三線”的核心區域,基地堅持以市場經營為導向、以科技賦能為支撐、以農旅融合為方向、以促農增收為目標,采取“村集體組織經濟集中流轉土地+政府投資建設+專業化公司運營”模式,建成后將是集生產示范、展示展銷、技術集成、休閑觀光于一體的精品果蔬基地,畝產精品果蔬10噸以上、產值7萬元,穩定解決就業150人。
走進基地,陳垠地代表就被現代化的農業設施所吸引,他說:“大觀鎮現代農業示范基地以其先進的種植技術、管理模式以及顯著的生態效益展現了現代農業的魅力和潛力。在這里,我看到了智能化溫室、自動化灌溉系統等現代農業設施的廣泛應用,這些設施不僅提升了農產品的產量和品質,還節約了資源,保護了生態環境。”
楊建委員主要從事林區生禽散養,他在現場認真參觀了智能化大棚,他說:“基地規模很大,設施設備現代化,節省大量人力物力,改變了傳統農業的生產方式,提升了農產品生產的效率和質量,對我啟發很大”。
視察活動在代表委員們熱烈的討論中結束。他們帶著對南川發展的堅定信心和沉甸甸的責任,將把這些所見、所聞、所感融入區兩會的建議提案和討論發言中,為南川的未來發展描繪更加絢麗的畫卷,共同奏響高質量發展的奮進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