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鄧的
2024年7月30日,區人大首次舉行年中人代會。會議緊扣全區“1343”總體思路,聽取審議專項工作報告并作出決議,拓展了代表履職的廣度深度,人代會制度優勢得到更好發揮。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堅持好、完善好、運行好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去年,區人大常委會認真落實市人大常委會關于“4+2”系列改革文件要求,不斷探索創新人大制度的實踐路徑、平臺載體,通過建立街道議事代表會議制度、全面推行民生實事項目代表票決制、深化實施鄉鎮“季會制”、迭代升級代表“家站點”等,拓展代表和群眾有序參與監督、真實表達意愿的途徑,豐富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基層實踐。
議出“幸福感”
暢通民意表達
2024年2月27日,西城街道會議室內氣氛熱烈。在當天召開的街道議事代表第一次會議上,表決通過街道議事代表會議議事規則,收集意見建議13條,并票選產生街道年度民生實事項目10個。
在街道沒有本級人大代表的情況下,如何暢通民意表達渠道,激活基層人大“神經末梢”?
區人大常委會探索推進街道議事代表會議制度,出臺實施意見,明確在街道黨工委領導下,通過民主推薦和協商產生街道議事代表,定期召開議事會議、開展議事活動。同時,圍繞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工作制度、充實工作力量等方面強化議事代表會議制度工作保障,確保議事代表履職有力。
這一制度的建立,搭建起街道居民議事協商、民主管理的平臺載體,增強了基層民主監督活力,有效助力社會治理和民生改善,一批急難愁盼問題得以推進解決。
東城街道組織議事代表視察轄區部分企業和物業小區消防通道建設;南城街道制定了議事代表吸納民意、聯系群眾、學習培訓制度;西城街道針對議事代表意見建議類別實行限時閉環辦理……一年來,區人大常委會指導各街道民主推薦、協商產生首屆議事代表212名,共召開議事代表會議6次、開展專項監督21項。
深化“季會制”
提升監督實效
青瓦白墻的民居、干凈整潔的院落、寬敞便利的公路……自水江鎮長青社區人居環境改善后,居民周光榮的農家樂生意日益火紅,靠夏季避暑就收入七八萬元。
這一切的變化都得益于該鎮人大“季會”上的一條代表建議。原來,長青社區海拔高,夏季避暑游客多,但由于部分村民房屋年代久遠,風貌參差不齊、環境衛生較差,影響了當地的旅游形象和村民生活。鎮人大代表鄭天中在走訪后提出了整治建議,得到鎮政府的積極回應,爭取資金100萬元實施。整治后的社區環境變好了,吸引了更多游客前來,不少村民和周光榮一樣辦起了農家樂。
基層民主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體現。去年,區人大常委會深入落實市人大指導意見要求,深化實施鄉鎮人大“季會制”,進一步規范會前會中會后全過程程序,增強會議質效,鞏固提升具有辨識度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單元南川品牌,在全市人大系統發揮示范作用。
一年來,我區各鄉鎮共召開人代會120次,聽取審議報告262項,有效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基層治理水平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區人大常委會還積極探索鄉鎮人大“季會制”融入“一中心四板塊一網格”基層智治體系的有效路徑,指導鄉鎮人大把好議題“選定關”、審議“質量關”、會后“落實關”,著力提升“季會制”工作實效。
以大觀鎮人大為例,該鎮通過探索形成“廣泛征題、協商選題、黨委定題”的議題選定模式,從視察調研、審議主體、審議方式三個維度提升會議審議質量,構建交辦、督辦、評估的全鏈條閉環管理機制,推動了便民橋、農村公路等民生實事項目如期投用。
升級“家站點”
拓展民主渠道
人大代表“家站點”是代表聯系群眾的“連心橋”。
召開全區人大代表“家站點”迭代升級工作會;有序推進全區383個代表“家站點”“建管用”提質增效、規范運行;優化調整公檢法機關人大代表工作站進站代表名單……去年,區人大常委會積極推進代表“家站點”規范化建設,引導代表在深入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基層實踐中,依法履職、善作善成,“家站點”正逐步成為集民意收集、民生幫扶、政策宣講等于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
區人大常委會還探索代表“家站點”“建在園區里、嵌入行業中、聯在產業上”模式,新培育工業園區、茶葉產業、教育行業、衛生行業、民宿行業等5個專業化代表工作站。59名市、區、鄉鎮人大代表進站活動,發揮代表專業優勢精準紓困解難,促進有關機關規范履職、有關行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