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黎明
砥礪奮進開新路,春華秋實結碩果。2024年,區政協的履職“成績單”亮點頻出,一場場成功召開的協商會議、一條條轉化落實的建議、一個個落地搭建的平臺,凝聚起助力南川高質量發展的強大“政”能量。
“名譽村主任”“委員工作室”“渝事好商量”等一個個具有南川辨識度的品牌,彰顯了區政協守正創新、服務發展的積極作為,展現出政協的新擔當。
“名譽村主任”:
鄉村振興征途的領路人
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有一群“領頭雁”。區政協委員馮秋容擔任大有鎮水源村的“名譽村主任”便是典型實例。他在發展自身蔬菜產業的同時,還積極帶領群眾增收致富,不僅免費提供蔬菜種子,還悉心傳授培育技術,帶動農戶加入合作社,大力發展蔬菜種植。在他的帶領下,水源村蔬菜種植面積超300畝,全鎮種植面積更是超600畝。
馮秋容還通過建立微信群講解技術,義務深入多個鄉鎮提供現場指導,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
同樣,區政協委員陳建到合溪鎮草壩村掛職擔任“名譽村主任”,幫村里引進種植大戶發展高山蔬菜產業,并牽頭與互聯網銷售平臺簽訂長期種銷協議。
近年來,區政協選派了15名像馮秋容、陳建這樣的委員進駐鄉村掛職。他們活躍在田間地頭,有的致力于方竹筍深加工,有的精心種植高山茶葉,有的打造“定制水稻”,讓往日沉寂的鄉村田地煥發出勃勃生機。
同時,區政協還推進政協委員與基層事務緊密銜接,讓“名譽村主任”助力村民發展產業、解決難題,實現多贏局面。2024年,區政協以選派委員掛任“名譽村主任”為契機,發動全區委員投身鄉村振興大潮。
此外,區政協還在村企共建、產業發展等諸多方面拓展履職內容,以實干實績將“名譽”轉化為“榮譽”。
截至目前,委員們帶頭發展各類產業3萬多畝,引領培育農業經營主體40多家,協助爭取資金上千萬元,助力實施產業項目20多個,開展90多場直播助農活動,幫助壯大集體經濟,帶動群眾增收2000多萬元,為強企富民作出顯著貢獻,“名譽村主任”也成為政協委員履職為民的一道靚麗風景和區政協的特色名片。
“委員工作室”:
建好服務基層的連心橋
守正創新善作為,履職盡責促發展。除了“名譽村主任”,“委員工作室”也是其著力打造的具有南川辨識度的特色品牌。
區政協積極推動“委員工作室”建設,為群眾和企業提供便捷高效服務。在工業園區南平組團的“經濟界別委員工作室”充分發揮政協委員優勢,助力園區經濟騰飛。
2024年,“經濟界別委員工作室”制定了完善銀企對接、產銷對接長效機制等4個協商議題,重點宣傳金融扶持政策等,并開展“進園區送政策”等系列活動。進駐委員堅持“帶頭強自身”與“協力共發展”相結合,幫帶中小企業成長;堅持界別委員小組活動與工作室履職活動相結合,搭建廣闊合作平臺;堅持“惠企政策宣傳”與“社情民意收集”相結合,架起政企“連心橋”。如全市緊固件行業協會會長張堯委員召集協會會員來南川考察交流,提升企業技術水平,助力引進更多優質企業;區供電公司副總經理蔣川委員幫助園區企業制定節能省電方案,助力企業降本增效;眾通建材集團董事長胡文建委員帶領砂石企業開拓四川市場;九海鋁業的陳佳委員則圍繞“拼經濟”加大企業投入,引導園區企業形成強大發展合力。2024年,工業園區南平組團經濟界別委員工作室被市政協命名為“凝心聚力”委員工作室。
據了解,區政協先后在工業園區南平組團、團區委、重醫附屬南川醫院等單位建立經濟界、共青團和教育界、醫衛界等富有界別特色的委員工作室8個,3名市政協委員、49名區政協委員積極參與政策宣講、社情反映、協商議政、服務為民等基層履職實踐,助力“委員工作室”發揮最大效能。
“渝事好商量”:
基層社會治理的好幫手
“遇事好商量,眾人的事眾人商量。”東城街道灌壩社區的張女士遭遇保證金退還難題,來到灌壩社區法律診所咨詢,希望幫助她協商解決。獲悉張女士需求后,區政協委員與社區黨委、法律工作志愿者從法律角度為她深入分析并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參加協商的委員和志愿者深入調研,精心制定對策,最終妥善解決了問題。
據了解,該法律診所是在東城街道灌壩社區2023年第四季度“渝事好商量”協商活動中,由韋智宏、宋衛東、李如霞等區政協委員牽頭發起,政協委員、法律服務志愿者、街道和社區干部共同參與設立的全區首個社區法律診所,現已為100余名社區群眾提供了免費法律服務。
與此同時,灌壩社區“渝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著力推動政協協商與社區法治、德治、自治深度融合,2024年開展“渝事好商量”小微協商活動5次,協調促成了億森錦城苑等老舊小區綠化樹木修枝、仙龍塘農貿市場秩序規范等民生實事得以有效辦理,贏得群眾廣泛好評。
2024年,區政協“渝事好商量”協商助力基層治理效能提升的案例還有很多,比如西城街道龍濟橋社區“渝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協商促成了社區2000多戶居民安置還房產權證辦理;大觀鎮金龍村“渝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協商促成了100多戶土地流轉費兌付等,委員們在融入基層群眾、參與小微協商中,廣泛收集并反映社情民意,20余篇社情民意信息得到市領導、區領導批示并轉交相關部門辦理落實,政協協商成為了“知民情、解民憂、暖民心”的重要實現方式。
過去的一年,區政協強化履職宣傳,講好政協故事,全年推出宣傳稿件220余篇(條)。“委員攜手助發展”“委員名譽村主任”等探索實踐被《人民政協報》《重慶日報》多次專題宣傳報道,《看“178環線”火了旅游富了農家》《親商助企有實招》《仙龍塘農貿市場“變形記”》等30多件作品被《重慶政協報》頭條刊載,《護航園區企業發展的“溫暖之家”》等50多條短視頻被“重慶政協”視頻號不斷推送、點擊率破萬次,《喜歡跑一線的頁巖氣專家》《永福村的“法律顧問”》等40多名委員的典型事跡被廣泛宣傳,充分展現廣大政協委員接續奮斗的拼搏精神,獲得較好的社會反響。
發展需奮進,創新無止境。2025年,區政協將以打造“‘南’事好商量·委員來幫忙”履職品牌為牽引,迭代升級基層履職平臺,組織委員開展“同心共建新南川”專項履職行動,深化“名譽村主任”“委員工作室”等特色履職實踐,為加快現代化新南川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