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擺渡人
發布時間:2025-01-06 09:08:54 來源:
新聞摘要:

  

  □ 信鴿

  自從單位換工作地點后,上班的路線從老城區輾轉到了新城區。按平時的步伐,步行大概需要40分鐘,有時候為了趕時間就會乘坐出租車。

  那天早上,單位開晨會,我便在清橋花園路口等出租車。不一會兒,車來了,但不是空車,車上還載有一位乘客。師傅見我等車,安全靠邊后,詢問我去哪里。我問師傅:“行政審批中心順路嗎?”“趕緊上來。”原來車上那位乘客要去市民廣場,剛好順路,于是我坐上了車。后來出租車行駛到重醫附屬南川醫院婦兒分院,路邊一位乘客想去北街,師傅說不順路,搖搖頭就開走了。透過車窗,我看到那乘客垮著臉,嘴里嘀嘀咕咕的,估計是罵師傅拒載。真是冤枉!師傅說:“習慣了,有些乘客性子急,誤以為我們拒載,其實真的是不順路,要是順路我們怎么會不載他們呢。”

  師傅說:“還是有理解的乘客。前面在市民廣場搭載了一位乘客去客運西站,上車前,跟她說清楚第一站要先去龍濟小區,等第一位乘客下車后才能沿永隆山靠山路去客運西站。那妹兒聽后說‘高峰期,打車較難,繞一點就繞一點,沒關系。’”師傅心里感到安慰。

  出租車師傅作為城市的擺渡人,也是城市的搬運工,每天都在城市奔跑,成為城市里流動的風景線。跑久了,就知道什么時間段是打車高峰期,在哪個路口等的乘客最多,哪條路線比較堵車。他們有他們的行業規范,比如遇見等車的人,如果車上有其他乘客,會先尊重乘客意見,是否順路,是否接受繞路,減少乘客之間、乘客與司機之間不必要的誤會。

  他們說:“早上7點左右載得最多的群體是學生族,忙碌了半小時后,上班族出現在等車的路口,這中間幾乎是無縫銜接。”有了他們的保障,上學的到了學校,上班族沒有遲到。隨后他們穿梭在新城區與老城區之間,來來往往,重復著同樣的線路。有時候運氣好,往返的途中乘客換了一批又一批;有時候運氣不怎么好,繞了幾次路線連一個乘客都沒有。有的師傅自我安慰,一天規定了你能掙幾個錢是有依據的,別想突破他,少點抱怨,多點陽光,心態擺正,心氣就順;有的師傅堅信,越努力,收獲就越大。為了能搭載到更多的乘客,師傅們還兼職網約車司機,開啟了一口價接單,也學會利用智能導航避開擁堵路線,能掙幾個算幾個。

  “等哈,兄弟,能否允許我去公共廁所方便一下。”對于此,不同的乘客有不同的回答。“好吧,反正不趕時間,你先去,我在車上等你。”“那不行啊,我要趕時間,遲到了全勤獎就丟了。”遇上理解的,師傅趕緊去一趟廁所,不理解的只好先把乘客載到目的地,憋一憋再去。出租車行業作為服務行業,三餐不固定,飲食不規律,甚至連上廁所也不固定,相互理解吧,各行有各行的不容易,多一分理解,就多一分溫暖。

  一次,和我同行的是一對老年夫妻,他們要打車從宏仁醫院到裕隆駕校。婆婆問:“師傅,付多少錢?”師傅說:“你隨便給嘛。”“隨便付我就只給起步價喲。”師傅笑著說:“七元錢。”婆婆在包里摸出了一把零錢,數了數,剛好有六元。“就給你六元行不,六六大順,圖個吉利?”“可以,大娘會說話。”一車的人都笑了。

  風里來,雨里去,此時,一輛輛出租車正穿梭于大街小巷,擺渡下一位乘客,遇見不同的善與暖。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