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放平
前段時間,同事梁津天天忙著跑“178”環線,但他可不是去旅游,他帶著重要的任務——對“178”環線的農村產權閑置資源要素進行全面普查,推動資源盤活。
梁津是南川區瑞凱農業公司產權流轉中心的負責人。去年8月,南川區農村產權流轉服務有限公司掛牌運行;今年5月,按照全區國企改革部署,該公司并入瑞凱農業公司合并運行,其具體職能劃至瑞凱農業公司產權流轉中心。這塊工作由我具體分管主抓。
盡管今年改革之事重且急,但公司上下有條不紊,大伙抓工作的激情蹭蹭高漲。產權流轉中心在人手有限的情況下,除了全力完成農村產權要素交易額這個主要指標外,還積極向區農業農村委對接爭取到“‘178’環線農村產權閑置資源要素普查項目”,主要任務是在今年10月前,對“178”環線14個鄉鎮(街道)、68個村(社區)開展全面普查,收集相關閑置資源并推向市場。
此項目落地,讓我們感到十分振奮。一來,公司有了新項目,可以更加有效地運轉,功能作用將更加凸顯,關鍵是公司可依托主責主業,深度融入“三攻堅一盤活”大局,特別是為“178”環線旅游發展、鄉村振興助力。
8月開始,梁津帶著相機、普查表等,開始了他的“178”環線之旅。每隔兩天,他就給我反饋工作進展情況,我聽后感覺這項工作難度不小,主要問題是資源分布點位多、攤子大,如何在有限時間內保證資源“應采盡采”?
當月下旬的一天,我決定和梁津一起去跑一趟。吃過早餐,我們出發前往金山鎮。我們預約了金山鎮金獅村的李書記。
我們到時,李書記正和村民們一起處理金佛山方竹筍采收前的準備工作。忙完,她跑過來熱情接待了我們,聽了我們的來意她很高興,她介紹完村情和閑置資源情況后說:“你們來得正好。”然后安排村干部老張帶我們去采集資源。
驅車清水溪畔,一路風景如畫。下車后,第一站,是步行一條村莊小路,去采集一所村校的信息。
“這個資產雖然現在看著破舊不堪,但這塊地開發出來,價值就大了。”在村校面前,梁津說道。
老張接過話,夸起了金獅村的資源。他自豪地給我們介紹,現在村里借助“178”品牌,已經成為游客們青睞的旅游村,村上正在謀劃進一步發展鄉村旅游的事。
回來沒多久,梁津就把當天收集的村校、村委會辦公樓、集體流轉土地等6宗資產,上傳到了重慶土交所官網的“農村資源資產”交易平臺。
沒過幾天,“重慶土交所”微信公眾號用精美圖文推介了這批資源資產。不一會兒,重慶土交所有工作人員將那條推文鏈接轉發朋友圈,并配文字:“178,要去吧,大金佛山等您來!”
我看后給他留言:“謝謝你的隆重代言。”
他回復:“這么好的項目,應該共同推介。”
這讓我感覺到,在大地之上,特別是在我們的家鄉金佛山,每一宗資源資產都具有寶貴價值,我們用心發現、采集和推介,就會賦予其鮮活的“二次生命”。
雖然這項工作意義重大,但行路之難,因為開展此工作不僅得益于重慶土交所、區農業農村委的支持和指導,還需要相關鄉鎮(街道)特別是村(社區)配合。
這幾天,我們對前期工作作了復盤,梁津感觸很深,他跟我分享了兩個難忘的經歷——
閑置的李家灣村校成了金山鎮院星村趙書記的心病,那里海拔約1000米,每年3月,院星村千畝李花舒展,村校成了極佳打卡點。趙書記說:“其實早就有老板看中這個地塊,計劃投資1000多萬元打造研學基地,但未能促成。現在流轉中心來做這項工作是件好事情,讓農村閑置資源找到了盤活的平臺和窗口,李家灣村校有朝一日被盤活后,結合千畝李花資源開發利用,可實實在在為農民增收。”
古花鎮農服中心雷主任對農村閑置資源普查工作非常重視,在產權流轉中心走訪到來之前,他早已自行把古花鎮的閑置資源實地考察了兩三遍,還主動給梁津一行備好了無人機等設備。雷主任說:“農村是既缺錢又缺人,就看能不能通過我們這代人的努力,讓城里的資本到農村來,讓農村出去的勞動力重新回到生他們、養他們的地方來,讓他們回得來,待得住,富起來。”
聽梁津這樣一說,打消了我心頭的擔憂,只要屬地鎮村和我們企業能夠心向一處、形成合力,這事自然就好辦。現在的新問題是,完成任務的時間變得十分緊張了。好在有了前段時間的實踐和階段性成果,我們增加了不少信心。
南川區農村產權流轉服務有限公司是全市5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規范化整區縣試點平臺之一,是以“政府主導、公益為主”的專業化平臺服務性機構。如何圍繞“試點”和“服務”兩個關鍵詞干好工作,更好助推家鄉發展?我們一邊思索一邊在行動。
“178”別樣之旅,實際上是一場資源普查苦旅,但又何嘗不是一場幸福之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