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李崎君 通訊員 張孝軍
今年夏季,我區遭遇持續高溫天氣,森林火險等級居高不下,面對高溫天氣形勢,我區積極應對,憑借全面開展的森林火災重大隱患動態清零和查處違規用火行為專項行動,以及建立健全組織責任、預警發布、應急指揮、救援力量、物資儲備、應急預案“六大體系”,著力守好了“一座山”、看住了“一片林”,成功實現了全區未發生一起森林火災的目標,為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森林資源安全筑起了一道堅實的綠色屏障。
譜好“合奏曲” 做實“聯動防”
“不帶火種上山,不在林區吸煙,外出踏青不野炊,進山游玩不玩火,夏季防火不松懈,筑牢森林防火墻……如遇森林火災,請撥打森林火災報警電話023-71646119。”今年夏季,我區各林區太陽能智能語音宣傳桿滾動播報著這一條宣傳語音,隨時提醒進入山林群眾不違規野外用火。
“今年以來,我們聯動林業、農業、公安等部門,投放了全天候循環語音播報廣播5條、公益宣傳短片5條,制發、張貼森林防火入戶告知書10萬余份,召開院壩會2000余場次,發放宣傳資料15萬余份,森林防滅火宣傳覆蓋30萬余人次?!眳^森防辦工作人員唐忠說。
為了進一步壓實屬地管理責任、行業監管責任、林區經營單位和個人主體責任、護林員崗位責任,匯聚聯動合力,我區進一步優化區級部門包鄉鎮(街道)、鄉鎮(街道)主要領導包片、班子成員包村、村干部包社、林區經營單位和社干部包戶包山頭的“五包”責任制,設立了各級林長409人、網格護林員1526人。
同時,在森林火險紅色預警期間,建立了每日督查、每日調度、每日研判、每日通報等機制,累計督查鄉鎮(街道)86次、村(社區)95次,開展調度26次,發出通報30期。據悉,今年高森林火險期間,全區上下協力排查、整改問題隱患565個。
織密“防護網” 構筑“立體防”
森林防滅火基礎設施建設,是提高森林防滅火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我區已經建成森林防火標準檢查站17座、消防水池150口、林區消防管網27公里、防火通道1100公里(硬化137公里)、防火公路1602公里,初步形成“山頂有水池、山脊有管網、林間有通道、林緣有隔離帶”的森林立體消防模式。
科技在森林防滅火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我區以科技賦能森林防火,正逐步實現從“人工防”“傳統防”向“科技防”“數字防”的轉變。區森防辦利用108套林火視頻監控系統加強火情瞭望監測,督導各鄉鎮(街道)將林火視頻監控系統接入基層治理中心并實行24小時在線值守,逐步構建起了“空中+地面”的森林防護監測體系。
區應急指揮中心工作人員吳垠介紹,針對林火視頻監控盲區,今夏高溫期間,該中心每天組織各鄉鎮(街道)利用森林防火無人機開展巡護,做到火險火情早發現、早處置。
鍛造“尖兵連” 堅持“靠前防”
森林火災具有發展蔓延快、破壞性強、撲救難度大、風險高等特點,稍有疏忽就會造成重大損失。因此,堅持“有備無患”,打造一支作戰能力強的救援隊伍,是提升撲救能力的關鍵。
為進一步提升撲救能力,我區將森林消防專業隊伍由40人擴充至80人,鄉鎮(街道)和森林旅游企業規范化建設了應急隊伍38支、760人,村(社區)和林區經營單位建設了隊伍233支、4600余人。
同時,堅持每季度組織鎮(街道)常備救援和群眾救援隊伍開展1次森林防滅火科目實戰化訓練演練,并不定期聯動區內外其他救援隊伍開展聯合演練、實操訓練。
“今年入夏以來,我們聯合重慶市專業應急救援總隊渝東南支隊開展了森林滅火設備實操訓練,協同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超高壓分公司開展了密集輸電通道山火應急演練,同時在帶裝巡護過程中,還組織隊員因地制宜開展實操訓練,重點訓練無人機火情偵察、阻隔帶開設、以水滅火、森林消防水車水炮射水滅火等科目,進一步檢驗隊伍、提升能力。”重慶專業應急救援南川支隊隊長張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