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陳蕗穎
“每次參加體檢、保健指導都能在‘銀行’里存積分,既加強了自身健康管理,積分還能換不少東西呢。”近日,65歲的冷水關鎮村民李兆強完成了本年度的健康體檢,醫護人員在系統中為他加上了50積分。因為參加慢病隨訪、簽約家庭醫生等活動,他的健康積分已攢了200多分。
李兆強所說的“銀行”是區衛生健康委開展的“健康銀行”試點工作。今年,區衛生健康委圍繞“數字賦能、儲蓄健康、資源共享、協同共促”的理念,以重點服務人群為切入口,借鑒銀行儲蓄的金融服務模式,以“健康積分”產生、使用、流通為抓手,通過數字體系支持、機制創新再造,打造了優質、普惠、均等、個性的“健康銀行”,引導居民加強健康管理,儲蓄健康財富。
“健康銀行”試點工作中,區衛生健康委依托南川區域數字健康平臺,建立“健康+積分+存取+流通”的健康管理體系。居民通過指定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健康行為,經過信息系統記錄后,按照“健康銀行積分規則”獲得個人的健康積分,健康積分達到一定分值時,同時獲得“健康征信”電子證書。小小的積分,讓居民的健康行為得到了量化,實現居民健康管理由“被動管理”到“主動接受服務”的轉變。
記者登錄“健康南川”微信公眾號看到,在“健康銀行”中詳細記錄著已經獲得的健康積分和“健康征信”電子證書,根據積累的健康積分可在試點醫療機構線下或線上兌換相應健康產品。如80積分可以兌換抽紙、杯子等,500積分可以兌換大米、油等物品,未來還將上線醫技服務類和醫療服務類的健康產品。
“讓居民的每一次健康行為都轉化成為可累積、可兌換、可看見的‘財富’,有效促進了居民健康理念的形成、健康意識的增強和健康習慣的養成。”區衛生健康委基層衛生管理科負責人談濤說,通過“健康銀行”引導和規范居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形成“我行動、我受益、我健康”的個人健康責任意識,全區65歲以上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同比增加1.4萬余人、規范管理率提升10個百分點,宮頸癌任務檢查完成率上升8個百分點,常住人口家醫簽約服務覆蓋率增加21個百分點。
自衛生健康系統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開展以來,區衛生健康委深入了解群眾就醫需求及建議意見,持續優化診療流程、規范診療行為、提升技術水平,切實提升患者體驗,首創“健康銀行”品牌,目前已經在水江中心衛生院、大觀中心衛生院、冷水關鎮衛生院等三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健康銀行”試點工作,居民通過健康行為產生積分164萬余分,完成兌換13萬分,試點單位居民健康知識知曉率、滿意度均達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