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林芮
為什么人人都說中秋好?因為“八月十五月兒圓”。這一晚的月亮,皎潔圓滿,是一年中不可多得的美麗。
中秋夜,怎能不看月?倘若在中秋之夜不看月,可算不上過了個完整的中秋。
提及這節日,常讓我憶起小時候在老家院子里看月亮的場景。
老家的院子一共有六戶人家,房屋緊緊相連,形成一個環狀,中間是一塊寬敞的壩子。院子的周圍散布著幾棵梨樹和桂花樹,壩子的正前方是一個小池塘。中秋夜晚,院子里的這塊壩子就成了賞月的最佳地點。
晚飯過后,家家戶戶都會搬出桌椅,擺上柚子、月餅、瓜子、花生,圍坐在壩子中央,形成一個大圓圈。大人們一邊拉著家常,一邊看月亮慢慢升起。我們小孩子一邊守著吃食,一邊好奇地觀察月亮。
桂花馥潔、柚子酸甜、月餅香醇,別提多愜意了!
這時,我的玩伴突然冒出一句:“我看見月亮上的嫦娥仙子嘞!”
我忍不住瞪大了眼睛,好奇地問他:“真的嗎?嫦娥仙子在哪呢?”
玩伴興奮地指著月亮,說:“就在那兒,你看,那不是她的玉兔嗎?旁邊那個影子,肯定是嫦娥在跳舞呢!”
我們一群小孩子立刻圍了過去,爭先恐后地想要看清楚。
在兒時的我們心中,真的相信月亮上有廣寒宮,廣寒宮里住著嫦娥。
當月亮爬上高高的樹梢,我們這些孩子的游戲正式開始了。抓子兒、藏貓兒、123木頭人……小池塘中映著月亮,要是沒有微風相助,水面波瀾不興的話,我們就拾起幾片柚子殼,使勁兒投向水面,這時水中的月亮就會碎成無數閃爍的銀光。
在院子里玩耍,我們并不依賴燈的光亮,而是那一輪明月,它的光足以照亮我們的游戲。我們跑到哪里,月亮就跟到哪里;我們停下,月亮也跟著停下。
午夜時分,月亮已爬到天心,格外明亮。天空竟然可以比白日的晴空看上去還要湛藍,月光像是從周圍的草木、屋檐、墻垣內部滲出的一樣。此時大家都覺得滿足了,身子也來了困意,紛紛收拾桌椅回屋。以月光為被,枕著月光入睡,夢里夢外一片皎潔。
我懷念兒時中秋看月。我時常將這些記憶化作一粒糖,藏在腦海最深處,只要自己想,隨時都可以找出吮吸,自個兒好好再品一番。
現如今,我已不再是那個天真又快活的孩子,奔走于工作生活,專門停下來看月亮的次數少之又少。
其實,月亮本身并不發光,它只是反射太陽的光。它像一面鏡子,我們在看月亮的同時,實際上也是映射我們自己的內心。它更像一切事物的隱喻,所有的本體都是我們自己。在白天,我們努力將自己的光亮展示給別人;然而在夜晚,又有多少人能夠靜下來看看月亮,審視內心的真我?
今夜又是“八月十五月兒圓”。那就停下腳步,一起看月亮爬上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