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書記民情專線,讓群眾走進村黨群服務中心了解村里的發展。
□ 記者 聶靈靈
漢場壩村地處木涼鎮產業發展核心區,是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重慶市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村、重慶市首批美麗宜居鄉村、重慶市文明村、重慶市新時代文明實踐示范站。
近年來,木涼鎮漢場壩村緊緊抓住基層治理這篇重要文章,堅持黨建引領,以群眾需求為導向,通過聯動問需、平臺議事、活動暖心,推動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木涼鎮落地生根。
小小聯動問出群眾所需
今年6月,該村紅色特派員入戶走訪時,了解到任長坤等5戶村民栽種的秧苗出現枯死現象,隨即向上報告。經鎮村干部現場調查發現,是上游村民使用除草劑不當,導致下游秧苗枯死。村黨委立即聯系法律診所律師到場調解,快速化解糾紛。“專線辦理,效率很快?!闭f起這件事,村民任長坤立馬豎起大拇指。
近年來,漢場壩村通過書記民情專線、代表聯系專線、網格收集專線、群眾意見專線“四線聯動”,真正變被動為主動,實現“群眾的事群眾做主”。
書記民情專線,即村黨委書記每周一在村里的黨群服務中心固定接訪群眾,村民有事既可以當面告知,也可以通過電話、微信反映。代表聯系專線,即建立代表聯系群眾制度,召集村里的人大代表、黨代表,聯系退休老干部、退役軍人、困難群體等,通過上門走訪、電話聯系建立溝通渠道。網格收集專線,即以網格為單位,以“6+1”清單內容為依托,充分發揮網格員作用,建立密切聯系紐帶。群眾意見專線,即在村里的黨群服務中心設置“群眾意見箱”,對不愿當面反映的問題,群眾可通過匿名形式反映,之后由村黨委派專人解決、專線反饋,在保護群眾隱私的同時積極回應關切。
據統計,今年來,漢場壩村累計收集群眾所需所急所盼事情25起,推動解決21起。
小小平臺議出決策民主
2018年6月,漢場壩村原荷蘭花卉園因業主經營管理不善倒閉,導致拖欠工程款近3000萬元,200余畝土地撂荒,266名村民的土地流轉費無法兌現,造成資源閑置浪費,引發村民強烈不滿。
經過研判,漢場壩村黨委認為該地塊的撂荒問題可由村集體來解決,同時承擔盤活閑置資源、重新筑巢引鳳的責任。隨后,村黨委將該提議通過村里的“香樟樹下議事點”平臺進行發布,充分征求群眾意見,再由村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嚴格按照“四議兩公開”予以實施,成功盤活了閑置資產,保障了村民切身利益,化解了歷史遺留問題。
經過村集體和村民的共同努力,村里從2019年種植七彩油菜花、2020年栽種象牙桃、2022年引進企業打造“桃溪樂源”景區,隨即也將土地流轉費恢復到了原來的900元/畝。2024年又引進一家泡菜廠,與企業聯合經營“桃溪樂源”,讓景區實現了果園采摘、泡菜生產、非遺文化園研學基地的農文旅融合發展。2019年~2021年,村集體連續三年兌付群眾流轉費共20余萬元,兌付勞務費100余萬元。
據了解,按照《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漢場壩村堅持村里的事由村民商量,探索建立村民參與村級事務議事決策機制,按照“群眾提、村黨委審、村民議、代表決、監委督、群眾評”流程,討論決策辦理村里的大小事務。例如設置的“香樟樹下議事點”,就是對上級交辦事項、群眾提出事項經村黨委初審,形成事項清單,再在“香樟樹下議事點”交予全體村民討論,充分聽取吸納村民意見后,進一步完善事項清單,然后提交村民代表大會同意后予以實施,實施過程由村監委會全程監督,每季度通過村務公開欄公示進展,完成后開展群眾滿意度評議,既實現村級事務決策科學化、民主化、規范化,也讓全體村民最大程度參與村級事務管理。
“如今,‘有事好商量,鄰里的事情互相幫襯著做,村里的事情大家商量著辦’已經成為全體村民的共識。”漢場壩村黨委書記李先進說。
小小活動暖心窩
漢場壩村青壯年大多外出務工,村里多為老人、小孩,漢場壩村便致力于讓他們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心和溫暖。
“寬和堅韌漢場人,青山綠水英雄魂。春播秋收勤持家,雙手挼出幸?;ā痹谠摯謇夏耆说谌渭w慶生活動上,漢場壩村的村歌《美麗漢場我的家》又一次唱響。
2023年,漢場壩村聯系“北京愛故鄉·村歌計劃”發起人孫恒,由其帶領團隊與漢場壩村民及其他參與者共同努力,集體創作了村歌《美麗漢場我的家》。
為解決漢場壩村外出務工人員的后顧之憂,也為了給村里的老人、孩子提供優質服務,村黨委每年在春節、元旦、端午、中秋等節假日開展鄉村村晚、慶元旦迎新年、包粽子、話團圓等群眾文化活動。每季度組織老年人集體慶生,寒暑假開展留守孩童鄉村研學,不定期舉辦壩壩宴、篝火晚會等,讓大家切切實實感受到溫暖和關愛,同時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不斷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夯實高質量發展群眾基礎。
始終把群眾放在心上,感情上貼近群眾,行動上深入群眾,如今的漢場壩村已經在基層治理過程中形成了“漢場是我家,建設靠大家”的廣泛共識和情感共鳴,構建了全民參與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