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溪鎮:以“紅色”畫筆勾勒文化賦能鄉村振興新圖
發布時間:2024-07-29 09:46:33 來源:
新聞摘要:

     □ 記者 雷子欣

  沿著“大金佛山178環山趣駕”環線(以下簡稱“178”環線)一路向南,抵達合溪鎮。我們受“紅五星”路燈指引來到合溪老街,只見白墻黛瓦、整潔開闊,入口處的迎客墻用瓦片錯落排開,雅觀別致,獨具匠心。在這里,我們遇見了前來研學的10位西南大學學子,在他們的熱情邀請下,我們一起踏上了這段紅色之旅。

  文景融合的合溪老街

  初入老街,白墻上清新典雅的手繪沁人心脾,映入眼簾的就是綠蔭環繞的“韋奚成烈士陵園”。誰曾想,這片5356平方米的青翠肅穆之地,在14年前還是一片空地。陵園正對面是一家開了20多年的農資店,老板韋柳瓊成為陵園修繕的見證者,“以前這一片土地比較荒,環境差,現在綠意盎然,我們也能夠在壩子上鍛煉身體。”

  據了解,去年陵園升級,新建了韋奚成頭像浮雕、陵園文化墻等,周邊環境更加美觀怡人。往老街深處走去,沿街店鋪古樸雅致,各式木質招牌與原始石墻訴說著歲月流逝帶不走的厚重感。遠遠看見一處店鋪,門口圍著三五個人,走近一看只見“韋氏豆腐坊”五個大字,盆里的菜豆花所剩無幾。57歲的唐秋鳳是這家豆腐坊的老板,她正在給顧客盛豆花。“今天做了40斤豆花40斤豆腐,豆腐一大早就賣完了,就剩這點豆花了。”唐秋鳳笑著說。從早上4點起床切菜、泡黃豆、打豆漿,到最后燒制豆花,唐秋鳳重復了25年。可打從去年開始,唐秋鳳就發現,每天一籠豆腐、一盆豆花已經不夠賣了,以往要中午后甚至是下午才能賣完,現在往往上午11點就已經售罄,“以后游客多了,豆腐更不夠賣了,只怕是還要起更早咯。”唐秋鳳笑言。

  合溪老街作為合溪鎮紅色文化核心區,對“178”環線具有重要撬動作用。目前,該鎮正在復建紅五星校門、合溪特支遺址,除豆腐坊外,鐵匠鋪、中藥鋪、老街茶館等商鋪也正在升級改造,屆時將形成紅色文化觀光與在地體驗相結合的特色老街。“看起來設計感十足,細品更底蘊無窮,既有紅色基因的延續,又有原生態的產品,改造升級后的老街很值得期待。”魯興銳是研學隊伍里唯一的研究生,他說,之后有機會還會組織團隊到這里來進行社會實踐活動,感受最接地氣的紅色文化。(下轉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可游可品的紅色文化

  離開老街,我們跟隨研學團一同去到了風門驛站、郭家溝、天垚花谷現代農業園等地。郭家溝紅色和美村莊是“178”環線獨具文化內涵和深度體驗的重要支撐節點,革命烈士韋奚成故居就坐落于此。同學們小心謹慎地跨過門檻進入其內。這里陳列著韋奚成烈士的雕像和書籍、信件等記錄著他成長與革命經歷的重要實物,現場多處運用“聲光電”沉浸式布展,還原烈士生平。“這真是獨一份的體驗”,西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大二的劉林耀跟旁邊的同學小聲說道。參觀結束后,劉林耀告訴記者,他去過不少英雄偉人的故居,但這樣一種“聲光電”展現形式他還是第一次看到,“傳統的文物本不會說話,但通過這樣一種交互,好像這段歷史、這個人都鮮活了起來,瞬間就被吸引進去了,形成一種交流與對話。”劉林耀說道。

  鄰近韋奚成故居的是1500平方米的“奚成日記”家風廣場,在紅五星文化展墻上,《韋奚成日記》家風家教的相關內容赫然入目。“理想是人的精神支柱,理想是進取的力量”“你在學校除專心求學以外,對于國家和時局的情形也要留心觀察,切不可落在反革命的漩渦中為要,此示”,這些話語字字在理,句句發人深省。從展墻向前走50米是鎮上有名的“邊區客棧”,看到研學團的到來,老板娘陳洪英端出油茶熱情地款待大家。正是看準了“178”環線給紅色合溪帶來的文旅提升,陳洪英與其他幾個人合伙在去年把自家老房子進行了改造,并將南川的九大碗引入客棧,打造了一個具有濃郁合溪特色的南川九大碗示范店和合溪特色農副產品體驗店。“我們店畢竟就在村落間,應季菜品和地道美食都是有的,前來的散客和團隊既能吃得方便,又能吃到新鮮。”陳洪英說。隨著合溪紅色文化賦能鄉村振興走深走實和“178”環線逐漸打響“金字招牌”,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合溪以紅色資源豐富“178”底色,“178”環線讓更多游客領略“紅色”風采,助力鄉村振興持續向好。陳洪英正是受益者之一,她告訴記者,現在平均每個月店里能有1萬元的收入,退休后還能在家鄉做點餐飲掙錢,讓她覺得很安心。

  像陳洪英一樣的村民還有很多,這自然離不開合溪在文化賦能鄉村振興上的努力。“富民強村動員計劃”是合溪鎮全面推進文化賦能鄉村振興試點,打造“178”環線半程站新名片的其中一個計劃。地方政府通過組織群眾深度參與項目建設及運營,實現就業富民、產業富民,深度推進鄉村振興。目前已帶動風門村2名農戶發展農家樂,12戶農戶發展特色種植養殖,14戶參與項目建設。

  我們離開時天色已晚,合溪老街的燈光突然亮起,暖黃色燈帶包裹下的古樸老街披上了一層現代“面紗”,到底還有多少驚喜?這片紅色土地正在不斷給出答案。

  記者手記

  “紅色文化小鎮 ”的無限生命力

  從南川城區出發到合溪鎮有70公里路程,從筆直的高速公路到蜿蜒的盤山公路,從“看山”到“入山”,睡眼惺忪也是有的。可當你抵達合溪時,鮮活的“紅色”即刻會將你喚醒。無論是雅觀別致的“合溪老街”,還是厚重感人的韋奚成故居,抑或是家風廣場,都潛藏著滄桑歷史與時代變遷,都飽含著傳統與現代的激蕩。

  厚重的文化底蘊是合溪的骨骼,架起了這座“紅色文化小鎮”的初步形態,而如何去發展、去迭新、去突破,才是它的生命力所在。一路上,建成的項目只是一部分,還有更多、更有創造力的想法正在落地生根。高山精致露營、數字游民社區、生態療愈康養……各種旅游產品正在積極籌建,“紅色文化小鎮”正釋放著它無限的生命力。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