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江灰水粑
發布時間:2024-04-30 09:52:44 來源:
新聞摘要:

  

  □ 信鴿

  “灰水粑、灰水粑,正宗南川水江灰水粑。”一大早中心農貿市場端頭處的叫賣聲此起彼伏。每天賣灰水粑的大娘們很早就會來到此處,尋一處最佳位置,售賣水江灰水粑、大有油茶等南川特色美食,前來購買的市民絡繹不絕。

  不用說,地地道道的南川人都知道,灰水粑是家鄉的土特產,尤其是水江鎮一帶的最為出名,它散發出的堿香味和米香味總能勾起人們對鄉村美食的記憶。

  前幾年,我在鄉鎮工作的時候,恰好有一位同事的老家是水江鎮的。她說,“每年七八月收割完稻谷之后,用新鮮谷草灰制作的灰水粑口感獨特、香氣四溢,尤其是才蒸制出來的,熱氣騰騰、軟糯好吃,味道那叫一個巴適。”

  我打趣地說:“為什么水江灰水粑這么有名?”她談到:“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特色,水江灰水粑是用谷草灰制作的,其他地方采用的則是茶籽殼、水冬瓜樹等草木灰,有的偷懶,用上了堿水,就讓灰水粑失去了原有的香氣。今年秋天,我提前約你去水江體驗一下灰水粑的制作過程,可行?”“好呀,我十分期待。”

  這幾年來,家鄉的旅游業發展迅速,賞花、漂流、露營、避暑,皆可選擇,眾多游客紛至沓來。夏季炎熱的時候,不少外地游客會選擇去海拔高的水江鎮樂村避暑,路過集鎮的時候,捎上幾個灰水粑當餐食是常有的事,返程的時候還會給親戚朋友帶點回去嘗鮮。不僅如此,有的游客還是美食挖掘者,他們不僅品嘗灰水粑,還親自走進灰水粑作坊,將制作過程記錄下來,成為美食宣傳家。這樣一傳十、十傳百,水江灰水粑愈發風靡起來。

  其實作為南川人,我還沒親自瞧見過灰水粑是怎么制作的,但美食宣傳家視頻里的步驟一目了然。先是燒谷草灰、泡米、磨米、熬漿、搓圓、蒸熟,看著簡單,實則不易。同事說:“制作灰水粑的每道工序都不能掉以輕心,細節至關重要。比如,稻草灰的多少決定含堿量,若燒多了,灰水粑會太黃,堿性重;燒少了,灰水粑沒味道,不成型。其次,熬漿的時候也需要小火慢熬,用鍋鏟不停地翻動米漿,不然就容易糊鍋。”

  看視頻時誰都是美食大師,可一做就“翻車”。雖說很多東西能夠依葫蘆畫瓢,但美食制作需要不斷實踐,光眼睛會可不行,凡事都得多經歷、多實踐,慢工出細活,急不得。不過說來也奇怪,有的顧客偏偏喜歡選購深黃色的,覺得堿性味道重才有灰水粑的香氣,真是蘿卜青菜各有所愛。

  如今,即使城里面有的人會制作灰水粑,他們也懶得花功夫了。一來耽誤時間,二來不具備制作條件,主要是沒有谷草灰,若是嘴饞了,想吃灰水粑了,直接去農貿市場或者社區超市購買成品,方便快捷。

  灰水粑有多種吃法,可以煎臘肉、煎香腸,做烤串、麻辣燙,也可清水煮。我記得有段時間母親胃口不好,只喜歡吃點水煮菜,父親知道后,特地去農貿市場買了幾個新鮮灰水粑,做了一道白水灰水粑,母親蘸著糊辣椒,眼角不自覺地就濕潤了。

  期盼著,待新一輪稻谷收獲的季節,一定得去同事老家感受一下灰水粑的制作過程,泡一泡大米、攪一攪米漿,搓一搓粑粑,將親手制作的灰水粑帶回家給父母煮上一頓灰水粑美食家宴,留一些給遠方的親戚朋友寄過去,讓他們嘗嘗家鄉灰水粑散發的堿香味和米香味。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