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融媒訊(記者 李佳遙)近日,在工業園區南平組團晨曦化工有限公司的會議室,不到一個小時,一起工傷賠償爭議在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流動仲裁庭的幫助下現場達成調解協議,當場送達調解書,申請人楊先生由衷感嘆:“方便快捷,省時省力,終于了卻一樁心事。”
去年,楊先生在工作期間不慎被堿液燒傷,經鑒定構成十級傷殘,和公司因賠償金額存在爭議,協調未果,便于3月6日向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提起仲裁申請。
負責該案的仲裁員了解到,一方面,用人單位給勞動者購買了工傷保險;另一方面,楊先生受傷后辭職回到中心城區與子女一同生活,長期不在南川,迫切希望早日處理好工傷賠償事宜。考慮到當事人的實際困難,仲裁員與楊先生及公司負責人溝通后達成一致,決定以流動仲裁庭的方式就地協調該案。
是日,經過與雙方當事人多番溝通,雙方最終達成調解,由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停工留薪期工資、護理費等2.4萬元,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的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和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歸勞動者領取。
“流動仲裁庭就近處理勞動爭議,對我們勞資雙方都有好處,讓我們少跑路,快速化解糾紛、解決問題。”庭審結束后,該公司負責人張先生也對流動仲裁庭贊不絕口,他說,這種模式高效便民、利人利己,為雙方都節約了時間成本。
據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院長李弘波介紹,設立流動仲裁庭是區人力社保局優化營商環境十條措施之一,通過上門開展現場庭審,就近處理勞動爭議,提供“便民、利企、高效”的調解仲裁服務,提升勞動爭議多元化解質效,共同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全力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