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譚武秀
一場初雪在金佛山登場,正式宣布冬季的到來。雪喜歡在夜晚靜悄悄地飄落,一夜間白了山頭,仿佛在傳遞著天上人間的密語。當然,這種無言的傳遞,懂的自然懂,不管是動物、植物、山川、河流,抑或一塊石頭。
厚厚的積雪融化之后,山又恢復了原來的模樣,不驚不詫。誰知,冷空氣不與誰商量,又轉身離去。暖陽持續高照,懷著一步踏入春天的勇氣。陽光肆意流瀉,俯身隨意鋪就了一條小徑,直接抵達春暖花開。這個時候,山上山下的植物最能感知意想不到的問候,在冬天的溫暖里綠意盎然。
蠟梅花倒是應該在這個季節出現,但今年仿佛開得更早更歡。農婦摘了蠟梅花,用背簍背著,左手握一束,右手捏一把,就這樣被香花簇擁著慢慢行走,邊走邊賣,但絕不叫賣。蠟梅花香氣四溢,醉了整座小城。路過,我隨手買了一大束蠟梅,送給身邊的小伙伴。不用言語,在溫暖的冬天,用一束蠟梅花傳遞彼此內心里的滿心歡喜。
原來,梅花悅人,更悅己!
不承想,在蠟梅入世的時候,薺菜也來湊熱鬧。
薺菜,在濕潤的土壤里滋養,悄悄長出喜人的嫩葉。這個消息,是杭姐在電話里告訴我的。
她說,你不是喜歡薺菜嗎?周末我們約濤濤一起去鄉里挖薺菜。
喜歡薺菜,還是緣于這位姐姐。她是一個特別喜歡分享生活,分享愛的朋友。她前年挖了好多薺菜,用細膩的情感揉成面皮,用薺菜和肉混成餡,包了餃子和包子,分送給身邊的朋友嘗鮮,向朋友夸贊薺菜的營養價值和美味。當然,我住她樓上,近水樓臺先得月,自然是新鮮的薺菜和蒸熟的包子,一樣也不少。
從此,我對春天的薺菜情有獨鐘。
即便日子再忙亂,我也希望有一天能去鄉下挖一次薺菜,體驗一下勞動所獲得的那份快樂。
去年初春,我去了城郊的一個朋友家。陽光絢麗,便去他家菜園子里轉轉。我突然發現了菜園子里有一片小植物與杭姐送的薺菜相似,但又認不準。趕忙挖了一株跑去向朋友求真相,他說是薺菜。
心下暗喜!竟與薺菜來了一場偶遇。
挖了綠油油的一袋薺菜回家,小心翼翼地清洗一遍又一遍,放在盆子里,并備好了面粉和豬肉,準備按照杭姐教授的方法包餃子吃。
此時,想起好東西是要分享的。我打電話邀請辦公室的同事來包薺菜餃子吃,她以光的速度趕來,卻在看見廚房里清洗好的薺菜時哈哈大笑,差點喘不過氣來,眼淚都笑出來了。
我莫名其妙地問她怎么了?
她說,你這哪是薺菜?是豬草!最后還補充了一句:豬能吃,人也能吃!
我不信她,怕她與我開玩笑,發了圖片給杭姐求證,卻被告知的確是豬草。
陰差陽錯,我們吃了一頓豬草餃子,也挺清香。
有了這么一段挖薺菜和吃薺菜餃子的經歷,我再也不敢獨自去挖薺菜了,因為山野里的草本植物長得太像,我無法分辨,所以不敢輕舉妄動。
因此,接了杭姐的電話,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約定周末一起去挖薺菜。
我們去的地方也在城郊,杭姐如數家珍,她帶朋友到處挖薺菜,哪塊土地里有薺菜,哪塊土地里長勢較好都了如指掌。
最開始尋找薺菜時,我還是對薺菜認不準。在杭姐的多次糾正下,薺菜的模樣才慢慢長在心里。薺菜喜歡成片生長,只要找到一株,周圍就會有更多的薺菜等待我們去挖。
我喜歡嫩嫩的薺菜,于是專挑長在雜草里面的挖。蹲在菜地里,越挖越帶勁,綠油油地裝在袋子里,特別喜人。
“別嫌棄那些看似長得老的薺菜,它們的作用可好了,含有多種氨基、維生素和有機酸,平肝明目、清熱降血壓,作用可多了……”杭姐見我凈挑嫩的薺菜挖,開始數落我了。
兩個小時,我們轉了三塊土地,收獲滿滿。其間,有農民在澆灌蔬菜,心里還擔心會被責怪,踩踏人家的菜園子總是不好。一位大姐卻對我們說,上面那塊土也是她家的,里面的薺菜好得很,盡管去挖。
問她是否也挖薺菜吃,回答說太忙了,沒時間。說完又補充一句:不過,偶爾閑了也會挖點來包餃子吃,今年的薺菜比往年生得早,你們城里人就是喜歡吃野菜。
與大姐的閑聊中,天慢慢暗下來了,我們在暮色里不忍離去。感恩大姐的那份理解和寬容。她哪里知道,我們不是城里人,只是寄居在這座小城的異鄉人,對于長在泥土里的薺菜多了一份濃厚的情感。
分手時,杭姐和濤濤分了很多薺菜給我,我也毫不客氣地接受了。當晚把薺菜一遍一遍清洗干凈,期待著明天買肉回家包薺菜餃子,心里想著都很美,誰能與我共同分享如此美味呢!
在冬與春交替之際,忙碌了一年,不妨停下匆匆的腳步,靜下心來傾聽大自然的密語,比如蠟梅花開的聲音、薺菜趕超季節的心動、一只喜鵲飛翔時與涼風的擁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