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是最富有人間煙火氣的地方,讓我心動的不僅是鄉親們慈祥的笑容,街巷里嘹亮的吆喝,灶臺間熊熊燃燒的火焰,還有填滿我童年記憶、陪伴我成長的最親的兩位老人。
每到周末和節假日,娘家都是我們一家四口必去的地方。父親是一位老司機,我們回來,總會看見他瘦高的身影在樓下踱來踱去,等著指揮我們停車,再和我們一道上樓。分別時,我們不讓送,老兩口一邊答應一邊下樓,又是指揮倒車,又是往車上塞米面糧油。然后,他們會深情地目送著我們離開,每次我回頭,總會看見那兩個熟悉的日漸清瘦的身影漸行漸遠,無論春秋冬夏。他們對我們那份無言的關愛和目送被定格為無數個溫暖的畫面,讓我心動,也讓我感受到親情的珍貴。
老兩口是地道的農民,莊稼在他們心目中有很重的分量。回老家時我常常穿上母親的工作服和布鞋跟母親去上坡。來到田地,踩在被陽光曬了一天的土地上,感覺腳底酥酥麻麻的,舒服極了。母親總是說,要敬畏土地,因為土地養育了祖祖輩輩的人。她總是精心伺候莊稼,澆水、除草、施肥,有時我還聽到母親和莊稼悄悄對話呢。母親說只有用心培育,莊稼才會努力生長,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我懂,母親是希望我在學校用心教書育人,獲得屬于我的好收成。
然而收獲的過程有時也充滿著艱辛。有一次,我們一起去收玉米,父親沒入茂密的玉米地,咔咔咔地掰玉米,母親則奮力地用鐮刀砍玉米稈。晌午,兩位老人身上被汗水打濕,衣服緊貼后背,顯現出鹽漬的白印兒,臉也悶得通紅。我沒干多少活,卻累得腰酸背痛,想要休息。當我看見在烈日下彎腰勞作的父母,心里倍覺愧疚,于是我克服困難繼續干活。微風拂來,輕輕吹著老人頭上的白發和疲憊的面容,他們那吃苦耐勞、不怕苦不怕累的勁頭讓我動容,也讓我找到了解鎖困難和挫折的鑰匙。
我的童年是在鄉間度過的,讓我心動的不僅是陽光下晾曬糧食彌漫的清香、田野里泥土的氣息,橋洞邊潺潺的河水,還有在田地里辛勤勞作的兩個熟悉的身影。他們積極樂觀,他們熱愛生活,他們和淳樸的鄉村組成了令人心動的畫面,將永遠定格在我的心間。
筆者: 陳俊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