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研訓學”融合 助力教育發展筑基提質
——區教師進修校(重慶電大南川分校)2023年亮點工作回眸

南川區鄉村建設學院植保無人機飛手培訓。

南川區2023年小學科學學科培訓暨優質課競賽活動。

“國培計劃”(2022)——骨干教師信息化教學創新能力提升培訓。

社區教育老年教育基地二胡教學課堂。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2023年,區教師進修校(重慶電大南川分校)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宗旨,向研訓要質量,向服務要質量,向實干要質量,全力推進教研科研提檔升級、教師培訓提質增效、電大轉型提速賦能,助力全區教育高質量發展。
共研共教服務學校
教研工作是保障基礎教育質量的重要支撐,高質量教育體系的建設離不開教研員的支持。這一年,區教師進修校(重慶電大南川分校)突出建優隊伍、深化研究、細化指導、提升質量,加強教研科研工作,服務學校發展。
由于專業教研員數量有限,無法覆蓋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基礎教育的全學段、全學科,多的時候一位教研員甚至要身兼四五個學科的教研工作,與此同時,身兼數任也使得教研員對一線教學的參與度變低。
如何讓教研員既能“教”又能“研”?2023年,我區面向全區教育系統遴選42名特約教研員,制定完善《南川區教研員管理辦法》,著力打造一支學科齊全、結構合理、素質過硬的教研隊伍。由參與一線教學的老師成為特約教研員,將日常工作和教研活動有效結合,并且通過教研員專業提升培訓,不斷提高教學業務水平和能力,成為具有豐富教學實踐經驗、良好教育教學能力和一定理論水平的教研隊伍。目前我區擁有專職教研員26人,特約教研員42人,基本覆蓋了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基礎教學的全學段全學科,確保每個學科都有專人負責。
特約教研員充實到全區教研隊伍之后取得的成效極為明顯。2023年,我區教師參加重慶市中小學學科現場優質課競賽獲一等獎11人,獲市級體藝教學基本功大賽一等獎18人,獲市級家校共育優秀課例一等獎3個,新增教育部級精品課9節、市級精品課15節,獲市級課堂教學優秀案例21個、作業設計及管理經驗獲獎18個。市級規劃立項課題12個,立項率60%,高于全市平均立項率20個百分點。市級及以上課題或項目結題18個,獲優秀課題3個。區域或學科教科研經驗在市級學術交流25人次。
務實培訓服務教師
教師培訓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進一步激發和指導教師積極參與學習,引領教師的專業反思,提高教育素質和教學水平。
2023年3月至5月,我區實施“國培計劃(2022)——南川區中小學骨干教師信息化教學創新能力提升培訓”,培訓學科包含小學語文、小學數學、小學英語、高中語文、高中數學、高中英語、高中物理7個學科,旨在推動教師主動適應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全面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創新發展,提升我區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通過集中培訓+送培到校的方式,推薦了215名一線教師、校長參加國培、市培高級研修,并且遴選優秀學員進行針對性指導,搭建展示平臺參加市級優質課競賽,獲二等獎2人、一等獎1人;參加區級優質課大賽,獲一等獎2人、二等獎1人。
在學科培訓方面,區教師進修校(重慶電大南川分校)邀請了南開中學、巴蜀中學、重慶八中等學科教研團隊開展新高考備考策略培訓、大單元教學設計與實施培訓等學科類專題培訓20場。堅持分層分類、賽訓結合,利用中小學學科優質課競賽和基本功大賽培訓教師5000余人次。中小學學科教研員和特約教研員組織學科團隊送教下鄉、送培到校共計入校200余次,聽巡課3000多節,派送區內外優秀課例160節,研磨優秀課例132節,指導教師1321人次,舉辦專題講座109場。
同時,配合區教委組織實施學校安全管理、法治教育、校外培訓、辦公室主任及人事干部、團隊干部、應急救護、廉政建設、新教師崗前培訓、教師教科研能力提升等專題培訓20余場次,培訓教師2500余人次。
轉型發展服務民生
開放大學被稱為“家門口的大學”,也是一所沒有“圍墻”的學校。區教師進修校(重慶電大南川分校)立足地方人才培養和學習型社會建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推動開放教育特色發展。
2023年12月,重慶開放大學鄉村建設學院建設項目順利結項。該項目是區教師進修校(重慶電大南川分校)主動對接鄉村振興戰略,為全區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所提出的,在5年內持續實施10期的“鄉村振興大學生培養”電大學歷支持項目。
針對鄉村建設人才需求調研,不斷優化“鄉村行政管理”“鄉村旅游管理”“農業經濟管理”三大特色專業,面向全區培養1048名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鄉村本土大學生,其中,134名畢業生成長為社區干部,全區村級班子大專及以上學歷人數占比從19%提升到39%,238名學員返鄉創業,開辦農場、民宿、合作社,62名學員獲鎮街及區級表彰,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高素質人才支撐;開展非學歷教育培訓11期,培訓農村基層干部、現代農業技術人才5000余人次,大力培養本土人才賦能鄉村振興。
這一年,我區在社區教育助力社區治理方面進行了探索和實踐,構建一體化協同管理模式,17個區級部門共同參與社區居民教育培訓,結合區域特色、行業特點、民生熱點,協同開展老年教育、家庭教育、科普宣傳、職業培訓、衛生防疫、防詐防騙等居民需求、時代需要的培訓活動,從而大力推動豐富社區教育內涵發展,滿足居民的多元化需求。
推動社區教育內涵發展。指導全區各社區教育學校、學習中心開展居民教培200余場次。建設區級特色課程12門、市級特色課程3門,共建社區教育基地3個。獲評重慶市終身學習品牌1個,評選區學習之星6人、終身學習活動品牌2個,指導灌壩社區成功創建市級示范學習中心。打造“以學促治”社區教育品牌,在第二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學習型城市建設暨終身學習高峰對話”上作經驗交流。承接市級項目“三進行動——百門課程進社區”,送課10余場次。大力倡導“讓學習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努力打造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終身教育體系。
(本版稿件由記者陳蕗穎采寫,圖片由區教師進修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