篤行實干繪新景 大有可為譜新篇
——大有鎮2023年亮點工作回眸

加快“四好農村路”建設,方便群眾出行,推動產業發展。

建設中的洪塘水庫。記者 甘昊旻 攝

大有鎮發展羊肚菌助農增收。

大有集鎮風貌。
奮楫篤行,步履堅定。2023年,大有鎮堅持以黨建為統領,以為民辦實事為準繩,發力重點項目,突出避暑康養,推進特色產業,夯實基層基礎,以熱情和飽滿的奮斗者姿態,積極踐行新時代鄉村振興的責任與擔當,奮力交出了高質量發展的“高分答卷”。
避暑康養激發新動能
暑假期間熱浪滾滾,但隱于南部山區的大有鎮,奇峰聳立、滿目青翠,風光如畫、涼爽宜人,一茬接一茬的游客自駕前來,林間避暑,溯溪尋樂,暢享一份清涼。據粗略統計,大有鎮去年累計接待游客24.5萬人次,同比增長39%。
如此火爆的流量背后有何密碼?答案是——“大金佛山178環山趣駕”。去年,趁著“178環線”火熱出圈的東風,大有鎮依托山水資源、利用海拔優勢,盤活閑置資源、激發村民活力,一個個特色民宿、一片片露營基地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讓大有鎮的避暑康養產業迸發出了新的動能。
唐遠能是指拇村村民,過去一直靠務農為生。眼看大有鎮避暑康養產業越發火熱,他便和幾個朋友一起流轉了村民的閑置農房開露營基地。去年8月,小指拇山露營基地試營業,還沒怎么對外宣傳,便迎來了一撥又一撥的自駕游客,最火爆時每天能接待兩三百人,讓唐遠能第一次嘗到了旅游的甜頭。
“涼爽氣候、優美風景、地道鄉村美食,以及淳樸民風,讓我們流連忘返。”在大有鎮東麓雅筑民宿內住了半個月的中心城區市民張林說,雖然這個基地開業沒多久,但配套設施完善,飯菜也很合胃口,住起來十分舒適。
避暑康養產業帶來了源源不斷的人氣,也進一步促進了高山反季蔬菜等當地特色產業發展。水源村村民馮秋容說:“憑借高山生態特色,我家番茄每斤能賣出更多的錢,還不愁銷路。”
綠色生態是大有鎮最大的優勢,該鎮將借助獨特的高山氣候和潛力巨大的康養“涼經濟”,讓村民在家門口端上生態“金飯碗”,走穩共同富裕路。
重點項目跑出加速度
3月,導流洞進洞工程開始施工;6月,項目進入主體施工階段;8月,導流洞全面貫通;11月,進入大壩主體心墻基座澆筑及壩殼料填筑階段……
2023年,位于大有鎮大保村的洪塘水庫,進入了加速建設的一年。這里面,既離不開水利建設者的辛勤勞動,更離不開全鎮干部職工的用心服務。
洪塘水庫是全市重點水源工程項目,也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對改善農業灌溉條件,提高群眾生產生活水平,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為此,大有鎮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的理念,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將黨建工作和項目建設有機融合,助力項目建設跑出“加速度”。
為保障項目順利推進,大有鎮成立了協調專班小組,由班子成員帶頭下沉一線,親自負責項目施工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定期組織黨員領導干部進村召開現場會、座談會,現場察看項目建設情況,與村干部、村民面對面交流,現場解決存在的問題;充分發揮網格員作用,廣泛征求意見建議,引導黨員參與到項目建設中,讓黨員在項目征地拆遷、矛盾糾紛調解等工作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一年來,大有鎮強化“1+3+N”網格力量,線上運用一體化治理智治平臺,線下依托微網格,暢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協調化解大小矛盾糾紛180余件,切實保障了工程建設順利進行,不僅推動項目初具雛形,也為全鎮產業發展帶來了機遇和動力。
“將來水庫建成蓄水后,我家的民宿就在庫尾邊,到時候生意肯定很好。”在民宿從業者陳霞看來,洪塘水庫有助于大有鎮更好打造“178環線”上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她對未來發展很有信心。
民生實事提升幸福感
民生實事,重在為民。而為民有一個很重要的評判標準,就是群眾的體驗感。
打開水龍頭,自來水嘩嘩地流出,大有鎮石良村5組村民張新倫捧起水洗了把臉,然后開始淘菜。“啥時候用都干凈,能用上這么好的水不容易。”張新倫感慨地說。
大有鎮地處南部山區,群山相擁,坡陡谷深,喝水問題曾經是困擾部分村民最大的難題。為解決飲水難問題,大有鎮在山上修建蓄水池引水下山,暫時緩解了“沒水喝”的難題。但雨季水多、旱季雨少,告別“望天水”喝上“放心水”成了村民最大的期盼。
去年,大有鎮積極推動實施石良村4、5組集中供水管網延伸工程,新安裝供水管道13公里,接到各用戶并裝表,實行“一戶一表”供水,全面提升了飲水安全保障水平。此外,在大保村實施抗旱供水工程,進一步提升了村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農村道路建設是改善群眾出行和生產生活條件的民生大事,也是大有鎮積極推進的民生實事之一。“這條路修得太好了,原來這邊下雨就全是稀泥,現在路好走了,我們無論散步還是趕集都方便了!”村民口中的路,是大有鎮去年竣工的“四好農村路”,起點在集鎮廣場,終點在高速路出口新田溝附近。過去從高速路口到集鎮需要繞行5公里,現在1.2公里的村道修通后,出行時間縮短了,辦起事來又快又安全,村民們心里說不出的高興。
去年以來,大有鎮按照“四好農村路”標準和要求,全面建好、管好農村公路,不斷提升群眾幸福感,為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助力鄉村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慢慢把群眾的期待聲變成了掌聲、笑聲、喝彩聲。
基層智治邁出新步伐
基層智治是實現高效能治理的重要基石。自“一中心四板塊一網格”基層智治體系建設工作開展以來,大有鎮堅持以黨建為統領,全體鎮村網格長和網格員全力配合,以數字化、信息化賦能,推動基層治理邁出新步伐。
“最近幾天下雨,大保村、指拇村發生了山體滑坡,阻塞了村道,不僅影響了村民出行,不熟悉道路的游客也容易發生交通事故……”近日,在大有鎮一體化治理智治平臺上,彈出了網格長發送的信息。
收到上報事件后,大有鎮政府立即研究處理,并迅速采取行動,一邊在平臺上指導網格員、村干部在彎道、下坡等路段做好提示,一邊調集有關科室負責人和工作人員前往現場處理滑坡淤泥。
“一體化治理智治平臺依托我鎮應急指揮中心現有場地和設備,設置基層治理指揮中心,利用基層網格員和視頻監控覆蓋全鎮重點場所,通過完善平時、戰時運行機制,單一事件、多跨事件處置流程,實現事件全流程閉環流轉處置,以便高效、快捷處理各類突發事件。”大有鎮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走進基層治理指揮中心,正中的可視化大屏上實時顯示著“黨的建設”“經濟發展”“民生服務”“平安法治”“多跨事項”等板塊的數據和工作情況,這就是該鎮基層治理的“大腦”。自建成運行以來,這顆“大腦”已經受理、辦結852件,下派清單任務884件,完成率達100%,“惠民有感”在大有鎮正變得越來越實在。
(本版稿件由記者盛余多采寫,圖片除署名外為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