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一方碧水 共享河湖安瀾
——區水利局2023年亮點工作回眸

大溪河風光。
魚跳水庫被市水利局授予“標準化管理達標工程”,魚跳電站獲評綠色小水電示范電站;
大溪河被納入重慶2023年度市級幸福河湖名單;
獲得“國家水土保持示范縣”稱號;
爭取移民美麗家園和移民產業轉型升級等2個市級示范項目;
……
2023年,區水利局抓重點攻難點,補短板強弱項,高起點謀劃、高質量推進,全區水利工作卓有成效。
水利工程建設穩步推進
2023年,區水利局啟動全區水網建設、城鄉供水一體化和防洪等規劃編制,提出南川區水網建設“南水北調,東西并行”的總體思路和布局,水利數字化“一張圖”完成前期數據摸底及收集。
洪塘水庫實現大壩截流;魚枧水庫實現下閘蓄水;楠竹山水庫、蓋石溝水庫主體工程完工;大溪河綜合治理工程完成治理河長13公里。
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對水利工程進行安全檢查107次,查出并整改隱患177個。對在建工程開展60余次監督檢查并“飛檢”82組。
水利服務能力逐步提升
2023年,區水利局編制《南川區農村供水工程標準化管理實施方案》,創建1個市級標準化管理水廠,制定鄉鎮供水接入服務指南,提高群眾和企業辦事方便程度。
城區供水一體化項目試運行;安裝供水管道80千米,完成37個鄉鎮水廠全水質監測,提升3.41萬人飲水。
分解下達移民后扶資金5695萬元,惠及31個鄉鎮7298名移民群眾,完工投用供水、道路、產業等16個后扶項目。
水旱災害防御扎實有力
2023年,區水利局嚴格落實“四預”措施,發布預警預報70余期,組織開展應急演練104次,成功應對5次區域性暴雨,全年未出現一起水利工程險情。
完成水利救災(抗旱)資金項目51個,解決3.7萬余人飲水問題。
加強350余個預警設施設備檢修維護;開展紅花溝山洪溝治理和水文設施、河堤、水毀的修復;完成29座雨情測報及大壩安全監測設施建設。
水生態建設成效凸顯
2023年,區水利局堅持1、2、3、4號市總河長令一體貫徹落實,認真開展污水“三排”、河流“三亂”等專項行動;完成流域“一河一策”任務61個;三級河長巡河8300余次,查找解決問題710個并整改銷號。
完成水土流失治理任務20平方千米;完成水土流失遙感監管疑似違法違規擾動圖斑核查181個,下發責令改正通知書15份。
開展420個礙洪疑似問題摸底調查;檢查電站75座并整改安全隱患126處;完成11座水庫除險加固驗收;立案涉水案件17件,下達處罰決定書10份。
2024年工作打算
2024年,區水利局將把好規劃關,編制完成南川區水網建設、城鄉供水一體化等規劃;深入推進抽水蓄能、樓嶺水庫等前期論證;完成魚泉河流域綜合治理、鳴玉四中等7座農村供水工程初設審批。把好進度關,加快推進金佛山水利工程南極干渠進度,實現與華爾寺水廠貫通;汛前洪塘水庫大壩填筑達到度汛高程;新開工油榨房、水大丘2座小型水庫;城鄉供水一體化、華爾寺水廠全面完工投用,推進大有和馬嘴水廠建設;完成大溪河(木渡河至鳳嘴江段)綜合治理,啟動龍川江綜合治理建設。把好民生關,實施移民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項目11個;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完成農村水質提升工程15處,農村自來水普及率提高至87.5%。
筑牢基礎設施防線,建設水質實驗室1座,新建和改建水位、雨量站50處;開展山洪溝治理;完成4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97座水庫維修養護和雨水情測報。筑牢監管責任防線,認真落實“三個責任人”責任,加大對水旱災害防御落實情況的檢查,及時發布雨情和水情信息。筑牢抗災措施防線,強化水利設施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及時管控確保度汛安全。督促各鎮街排查工程蓄水和人飲情況,抓好抗旱蓄水工作。
堅持在運行管護上發力,完成2024年水庫標準化管理建設;實施土溪水庫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綜合整治7條骨干渠系;完成水土流失治理50平方千米。堅持在河長制上發力,嚴格河長制工作考核,加強“河長+紀檢”“河長+檢察長”“河長+警長”等機制,統籌推進“五水共治”,持續整治大溪河頑疾,將大溪河打造成為具有南川特色的幸福河流。堅持在水行政執法上發力,大力整治清理河道“四亂”,嚴厲打擊違法行為,嚴肅查處水土保持、侵占損毀水利工程、在建水利工程安全與質量等案件。
(本組稿件由記者李崎君、通訊員田勇采寫,圖片由區水利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