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緊鄉村振興成果 殷實百姓福祉
發布時間:2024-01-28 13:29:31 來源:
新聞摘要:

  握緊鄉村振興成果 殷實百姓福祉

  ——太平場鎮2023年亮點工作回眸

  

未命名圖片1

 

  雪后的太平場鎮康養度假村。

  

未命名圖片2

 

  夏軟智慧農業園。

  

未命名圖片3

 

  開展國防教育主題活動。

  

未命名圖片4

 

  開展“走進河沙關愛老人”重陽節志愿服務活動。

  2023年,太平場鎮緊扣全區“1343”總體思路和戰略布局,找準角色定位,以保障項目建設為重心,以促進鄉村全面振興為抓手,全力打造“軍民融合發展”示范,全鎮各項工作取得新成效,呈現新氣象。

  提高政治站位

  黨建工作成效顯著

  整合機關各項職能,通過體系重塑、流程再造,完善“一中心四板塊一網格”基層智治體系。深入梳理核心業務8個,謀劃“軍民融合”一件事,劃分網格10個、微網格53個,配備網格員36名,一體化治理智治平臺全面上線運行。

  面向群眾宣講黨的理論政策,采取駐村干部“理論講”,退休村支書、退役軍人“案例講”等方式,舉辦“壩壩加油站”“行走的思政課”等居民院壩會14場次。開展惠民電影放映、“田間音樂會”“壩壩文藝匯”等17場次。

  夯實鎮域根基

  鄉村振興成果鞏固

  過去一年,太平場鎮切實加強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工作閉環管理,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開展常態化大走訪、大排查,針對每戶每人進行精準幫扶,堅守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全鎮現有脫貧戶470戶1289人,監測對象26戶共65人,其中已消除風險10戶31人。

  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進一步完善農村公路和水庫大壩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資金300余萬元,修建了3條“四好農村路”累計5.1公里;根治性修復流水溝至倒虹管地災垮塌路段;投入資金122.82萬元,對謝家扁水庫大壩、溢洪道和放水設施進行防滲整治;投入資金31萬元,新建灌溉蓄水池10口累計460立方米。

  落細落實糧食種植面積任務,全面做好糧食生產“大文章”,嚴守耕地安全紅線。實現耕地恢復補充334畝;完成退耕還林存量“非糧化”圖斑整改15塊50.18畝、耕地保護存量“非糧化”圖斑整改85塊360.06畝;實施河沙村土地整理項目約2025畝,預計新增耕地面積210畝。

  盤活閑置土地,鼓勵農戶特色種植,新建農產品加工廠,發放資金補貼,多舉措發展壯大鄉村產業。2023年鼓勵“太平西瓜”特色種植,擴大種植面積50余畝,兌現補貼近5萬元。夏軟蔬菜基地辣椒種植喜獲豐收,年產值達40萬元。擴建三星精米加工廠,新增烘干設備1臺、新建稻米倉儲100立方米,購銷周邊稻谷,幫助農戶增收。盤活河沙村閑置土地70畝,新建養殖池30個,于去年9月投養南美白對蝦。與重慶水沐原竹木制品有限公司深度合作,新流轉土地80畝,擴規到500余畝,竹片加工年產4000余噸。

  堅持人民至上

  群眾福祉更加殷實

  關心關注特殊群體,嚴格落實最低生活保障,不斷改善人居環境,建設文化陣地,打造鎮域旅游,全面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

  2023年共發放低保資金372.83萬元、殘疾人兩補資金31.41萬元。完成創業目標23戶,帶動就業人數87人。聚焦小學課堂教學改革,融入國防教育形成“一段一品”,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完成農村低收入群體CD級危房改造6戶,拆除重建黎源路老街危房10戶。實施三星村人飲工程提升改造項目,切實解決群眾飲水急難愁盼問題。新安裝繞鎮路學校至滑梯嘴段路燈22盞,方便群眾出行。加大環境治理力度,添置垃圾箱(桶)等環衛設備,修繕集鎮污水井、排水渠等設施,改建農村衛生廁所74戶。落實河長制,加大飲用水源面源污染執法力度,查處整改1起。

  更新完善文體器材及文化數字墻,新安裝文化廣場太陽能照明燈2盞。開展“筆墨寄情,喜迎春節”送春聯、“鄉村小舞臺”慶節日、“全民藝術普及下鄉”等各類文藝活動12場次。森林越野公園全年接待游客2.2萬人次,鎮域旅游逐漸復蘇。

  筑牢安全屏障

  風險防范穩定可控

  加大普法宣傳力度,組織普法宣傳活動20余場,解答法律咨詢850人次。開展防詐宣傳活動23場次。強化應急能力,成立綜合應急搶險隊伍,利用“5·12”“11·9”等活動日開展應急知識宣講活動,全面普及避險自救減災等應急知識。籌資購置消防安全物資,確保應急儲備隨時調用。緊抓安全生產,開展隱患排查,全年共開展74次執法監督,查出各類安全隱患22條,下達現場整改文書22份,隱患整改率達100%。

  2024年太平場鎮工作計劃

  2024年,太平場鎮將狠抓“五大重點工作”,用好“基層治理智治平臺”,不斷推動當地發展再上新臺階。

  一是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培育地方特色農產品:精心做優“太平西瓜”品牌;發展南美白對蝦、澳洲小龍蝦及清水魚等特色水產養殖。實施高標準農田改造,建設糧油種植基地,豐富果蔬品類。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發展農村庭院經濟。

  二是打造特色國防教育基地。將國防教育融入學校課間(課外)活動;發揮優秀退役軍人模范作用,講好紅色故事;規劃建設國防教育展覽館;探索軍地共建共享共用的融合發展路徑,釋放國防教育效能。

  三是持續做好社會民生實事。實施集鎮供水管道改造,提升飲水品質;做好清潔能源擴面,拓展燃氣管網3公里;開展河道清淤,守護黎香溪水清岸綠;推進安置房建設,落實安居工程;綜合整治生活環境,提升集鎮精細化管理水平。

  四是加強治理保障平安穩定。建立健全“主動服務——及時發現——迅速反應——有效控制——和諧有序”處置機制,開展征遷掃尾攻堅,堅持責任到組、包戶到人、依法促遷,及時解決糾紛。

  五是用好“基層治理智治平臺”。落實網格員照單履職、對單考核工作機制,發揮網格前端感知優勢;完善“網格吹哨·部門報到”機制,構建“及時感知、聯動響應、協同處置”體系,實現鎮村格上下聯通。

  (本版稿件由見習記者王婷婷采寫,圖片由太平場鎮提供)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