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實“三篇文章” 書寫“時代答卷”
——東城街道2023年亮點工作回眸

東城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開展“歡樂鬧元宵”文化活動。

北郊社區居民在社區圖書室看書。

高橋蜂糖李發展勁頭足。

東街夜景。
2023年,東城街道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圍繞市委六屆二次、三次全會精神、數字重慶“1361”整體架構和全區“1343”總體思路,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一號工程”為指引,以試驗示范新時代“紅巖先鋒”變革型組織為契機,立足“園區主戰場、產城融合地、文明示范區”的目標定位,深入推進黨建統領“三項重點任務”,做實“城市更新、產城融合、景城融合”三篇文章,鎖定目標、克難攻堅,不斷推動各項工作取得新成效,在“最差行政效能鄉鎮(街道)大家評”中連續七個季度評議總分第一,全面從嚴治黨考核被評為優秀單位。
圍繞“黨的建設”激活力 基層黨建更顯成效
筑牢“主陣地”,堅持用黨的科學理論凝心鑄魂,使思想教育實起來。扎實開展主題教育提高政治素養,落實“第一議題”制度學習常態化,嚴格落實意識形態責任制抓牢風險防范。
暢通“主動脈”,堅持建強基層各領域戰斗堡壘,使組織基礎強起來。持續做靚黨建品牌,做優做強基層商會,支持人大工作,優選議事代表72名,發揮人大的監督作用,助推經濟社會發展。
錘煉“主力軍”,堅持鮮明新時代選人用人導向,使模范作用亮起來。持續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嚴管厚愛抓隊伍,抓“兩委”班子建設,扎實有效做好換屆后半篇文章。
把牢“主動權”,堅持以示范強化黨建引領,讓基層智治改革動起來。建立完善機制體系,構建工作責任、信息歸集、閉環落實、應急聯動、考核評估五個工作機制,抓緊落實“三個核心績效”,助推網格發揮作用,精細化劃分109個網格、538個微網格,網格黨組織覆蓋率達100%。
圍繞“經濟發展”謀突破 發展勢頭更加強勁
經濟指標實現穩步增長。2023年1~12月,街道完成財政收入2.1億元,完成年計劃的108.1%;地方財政收入0.88億元,完成年計劃的101.2%。規上工業產值2.5億元;固定資產投資額51.88億元,增速31.6%;工業投資額10.01億元,增速92.8%;限上批發零售額50.02億元,增速8.1%;限上住宿餐飲營業額4.7億元,增速13.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8萬元。
重點項目建設有序推進。成立重點項目領導小組,設立重點項目專班,主要領導掛帥,每月定期調度,統籌推進項目建設,全力服務東城片區改造、產城融合發展、講好東街故事,助推“一號工程”落地落實;積極協調化解頁巖氣、風電項目及智慧物流園等項目矛盾,實行賦色管理、打表推進,保障62個區級及以上重點項目建設;組建三個征地拆遷工作專班推動拆遷工作,充分發動網格力量,抓好征地拆遷工作。及時制止違法建筑151起,涉建筑面積2.1萬平方米;拆除違建面積1.03萬平方米。
營商環境穩步提升。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助推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落實15名處級以上干部常態化幫扶聯系企業,召開7次聯席輪值會落實助企紓困“一攬子”政策,走訪服務轄區2714家中小微企業,幫助10家小微企業申報農用地轉用手續。建立納稅排名50強企業全生命周期臺賬,定期收集企業意見建議。積極為轄區企業協調銀行貸款、社保緩繳等事宜,幫助企業走出困境,激發實體經濟活力。以開展第五次經濟普查為契機,摸清實體經濟主體底數,截至去年底,街道共有市場主體15266戶,其中內資企業2922戶,外資企業5戶,個體戶12252戶,農民專業合作社87戶。新發展市場主體4137戶,其中內資企業173戶,個體戶3963戶,農民專業合作社1戶。
城市更新品質加速推進。以“創文創衛”和“老舊小區改造”為契機,完成6處經營性自建房整治,投資300余萬元改造升級水、電、氣等基礎設施。完成回收公司家屬院、花果小區等12棟房屋、19個單元、6.06萬平方米老舊小區改造提升項目,受益群眾292戶約1300人。完成上級交辦的金山麗苑小區消防設施整改任務。完成世紀廣場樹木修剪和渚堰塘社區河畔清風小區路面坑洼的整治。
耕地保護工作攻堅推進。攻堅完成耕地恢復補足任務426.32畝,完成率達107%。完成耕地保護專項整改圖斑40個,面積332.8畝,并通過驗收。完成南川區退耕還林存量“非糧化”問題圖斑整改108個,永久基本農田中非耕地原址整改41.5畝,現狀耕地中存量“非糧化”原址整改454畝。完成耕地“非糧化”問題圖斑整改112個,完成永久基本農田原址整改38畝,存量“非糧化”原址整改459畝。堅決遏制新增亂占耕地行為,堅持發現一處、拆除一處,已查處亂占耕地圖斑21處,拆除面積約3154.11平方米。
圍繞“民生服務”辦實事 惠民有感更有溫度
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進一步壓實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責任,對513戶開展常態化監測預警,對突發嚴重困難戶1戶4人精準定位,有效幫扶;解決公益性崗位125人;落實外出務工交通補貼286人3.035萬元;著力提升人居環境,籌資193萬元硬化2.15公里村道,修建2口灌溉蓄水池、10公里便民道路;有效推進“河長制”工作,累計巡河503次,清運各類生活垃圾約3800噸左右。實施馬堡山水庫移民美麗家園項目、高橋村后扶供水管道安裝工程。
社會保障與創業就業兜底推動。對因病、因災、因意外困難家庭等群體發放救助金、補貼、助學金等費用105萬余元;關心支持殘疾人工作;落實重度精神病人的監護管護看護;完成轄區9267名老年人健康體檢服務工作;推介大學生、退役軍人、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返鄉農民等1931人就業,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650萬元;為620名困難人員參加養老保險,4559名特殊人員參加醫療保險。
積極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開展石雷路沿線揚塵污染綜合治理,解決3個村(社區)群眾長期反映而未解決的生活環境問題。完成渚堰塘社區新興路、花山社區東環路D級危房整治。
豐富精神文化生活。立足新時代文明實踐,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150場次,“黨的二十大精神”、《民法典》宣講60余場次,綜合文化中心服務群眾3萬余人次;積極組織參加“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等各類文化、體育賽事活動,均獲得好成績。
圍繞“平安法治”強穩控 安全穩定更加牢固
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可控。嚴格落實安全生產“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牢牢守住安全生產紅線,常態化開展大排查大整治。對森林防火等易發高發和自然災害領域出臺專項治理方案,添置消防滅火設備、建立30人應急救援隊伍,常態化開展訓練;積極開展森林防火宣傳教育,完成68.754公里森林防火通道維護。對2468家企業排查隱患351條,全部整改到位。
信訪維穩扎實有力。堅決落實黨中央、市委、區委平安穩定的相關要求,成功化解多個小區還房糾紛、物業矛盾。
基層治理創新突破。依托109個網格、538個微網格的“141”網格體系建設,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基本實現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閉環流轉要求。灌壩社區連續兩年作為全市平安法治社區項目試點示范。以金山麗苑小區問題小區治理為突破口,充分踐行“楓橋經驗”,有效化解基層矛盾,探索了“三找五必到”工作法,使“問題小區”蝶變為“樣本小區”,參評全區基層治理“最佳實踐案例”榮膺前列。
2024年工作打算
2024年,東城街道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以黨的建設為總攬,嚴格按照全區“1343”總體思路,全力做好“產、城、融”三篇文章,構建黨建統領整體智治體系,持續打造新時代“紅巖先鋒”變革型組織,為推進南川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打造現代化郊區新城作出應有的貢獻。
一、繼續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把理論學習、調查研究、推動發展、問題整改、建章立制貫穿到學習教育全過程,貫穿到日常工作當中,學有所獲、學以致用,為街道干部隊伍積極推動東城建設發展注入精神動力。
二、深入推進黨建統領基層智治。積極推進“141”基層智治體系上下貫通,完善“五大體系”、動態做實“三大核心績效”、聚焦基層重點任務,提升黨建統領基層治理整體效能,強化“885”晾賽評價爭“A”工作機制,健全完善服務群眾解難題工作體系。持續推進智治體系應用,按照數字重慶一體化平臺的相關要求,真正用好一體化智治平臺、八張報表、八張問題清單、突發事件直報快響等應用,以數字化賦能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三、積極主動謀劃工作。聚焦群眾最急迫、最急需的交通、飲水等民生問題,圍繞就業、社保、醫療、教育、養老、救災救濟等民生實事,主動對接區級部門,編制2024年項目,力爭更多項目擠入全區大盤子,讓高質量發展成果更多惠及群眾,凝心聚力建設幸福、宜居、宜業新東城。
(本版稿件由記者劉曉娟采寫,圖片由東城街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