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囑托興教育 砥礪奮進繪新卷
——二〇二三年全區教育亮點工作回眸

南川中學舉辦首屆蘭亭書法節。

隆化六小開展新隊員入隊考核。

隆化四小“六一”文藝匯演。

隆化五小開展勞動課程。

第十五屆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上,學生健步如飛。
2023年,區教委堅持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化政治擔當,創新工作思路,在優化教育布局、強化教師隊伍建設、基礎設施提質擴容、教育質量全面提升等方面持續發力,各項教育改革舉措落地落實,教育高質量發展路徑更加清晰,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這一年
教育事業領導力
全面增強
聚焦增強教育對黨和國家事業的貢獻,堅持和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持續深化黨的二十大精神“進校園”宣講,全覆蓋培訓黨組織書記,指導各基層黨組織規范開展主題教育,開展案例警示教育、庭審旁聽、黨風廉政教育基地參觀學習,完善廉政檔案700余份,制定并實施師德師風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開展學校食堂(超市)財務管理及物資采購等8項專項督查,3所學校遴選成為推進新時代“紅巖先鋒”變革型組織試點建設學校。
這一年
優質教育資源供給
擴面增效
結合我區“現代化郊區新城”發展定位,以“三個創建”為主要抓手,頂層施策、高位籌謀,切實解決優質教育資源供給需求。強化教育投入保障,2023年完成向上爭資21579萬元,完成100%。投資1.2億元,完成全區中小學裝備升級,推進4所學校改擴建,其中3所完工投用,道南小學正進行主體施工,新增2所公辦園,正推進3所學校裝飾裝修。啟動數字教育基礎建設,完成“三個課堂”互聯互通調試,9所學校成功申報“重慶市智慧校園建設示范校”。隆化職中成為重慶市A類“雙優”中職學校,南川獲市政府教學成果特等獎2項、三等獎3項,國務院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1名校長入選“重慶英才”。
這一年
素質教育特色彰顯
全面突破
積極推進中小幼一體化思政育人建設,深化“雙減”南川行動,“五育并舉”發展素質教育,建立起從學前教育到中職教育思政課體系。1名學生入選全國優秀少先隊員,1個中隊入選全國優秀少先隊集體,7個中隊被評為“全國紅領巾中隊”,2名學生入選“重慶市新時代好少年”,1名學生獲得“悅為智”杯2023年全國U14拳擊錦標賽女子冠軍,2名學生入選國家集訓隊、1名學生獲“國家級運動健將”稱號、1名學生獲全國無人機大賽一等獎,全市校園女子足球賽和全市中小學生乒乓球比賽在我區舉行,我區“深入推進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改革試驗區(縣)建設”獲評2022年市政府督查激勵項目。
這一年
教育振興變量培育
明顯加快
深入推進教育評價改革,穩步推進城鄉學校結構規模改革,優質推進現代職教改革,7項教育改革納入了區級及以上重點改革項目,新增6個名師名校長工作室。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機遇,暢通教育開放合作共享,與重慶八中、巴蜀中學等教育集團深化交流合作項目10余項,積極共建基礎教育共享平臺。重慶對外經貿學院南川校區項目簽約,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南川校區校址變更至城區濱河公園區域,高校建設與產業腹地、城市核心區域緊密連接,將在產教融合、科技創新、人才穩定上為南川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這一年
教育惠民服務發展
積極加強
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學校日常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重大風險底線。認真落實教育資助及減免政策,確保應助盡助、應發盡發,開展六類12項教育資助政策,全區中小學、幼兒園資助學生1.7萬余人、1747.82萬元。“未保”工作全面加強,心理健康專業機構、專職隊伍正在壯大,“六個一”防溺水機制全面落地,專門學校建設快速啟動,學生非正常死亡應急處置研究立項市級重大課題。
2024年工作計劃
(一)錨定一個目標,以黨建統領迭代教育發展之路。堅持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推進黨建統領“八張報表”“八張問題清單”“五項機制”,建設新時代“紅巖先鋒”變革型組織,持續落實教師黨員“雙培養”計劃,深入實施師德師風三年行動計劃,深入推進清廉學校建設。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系統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建立完善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負其責的教育領導體制機制,整體構建教育強區發展新格局。
(二)寫好“兩篇文章”,以開放合作集聚賦能發展之勢。面對教育現代化新征程、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建設現代化郊區新城三大機遇,寫好“開放”“合作”兩篇文章。一是擴大開放,加強與外部要素合作共建。持續深化與北師大基礎教育發展部、重慶八中、巴蜀中學等合作交流,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教育理念更新、教學方式變革。二是合作共享服務共建“現代化郊區新城”。全力推進高校開工建設工作,加大土地、資金、其他資源等供給力度,深化產教融合、科技創新、人才集聚,為南川經濟社會發展賦能添彩。
(三)攻堅“三個創建”,以高位布局厚積提質擴優之本。立足形勢發展新需要,有序推進學校布局調整和教育資源整合,優先保障學校規劃建設,優化城鄉學校布局結構,啟動新形勢下農村小規模學校融合發展,提升城區學校校舍、校地、學位供給能力,攻堅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國家“雙優中職”學校等“三個創建”。一是持續推進道南小學改擴建項目,謀劃建設新城區九年義務教育學校,建設隆化職中產教融合基地,完成東方酈景、九鼎峯境、東街花園等小區新增公辦園裝飾裝修工程,確保2024年投用。二是推動教育城域網、智慧教育平臺建設,推進智慧教育試點示范。三是健全師德師風長效機制,繼續做好教師交流、招聘、培養等工作,加大教師待遇保障和工作激勵力度。
(四)點燃“四個引擎”,改革創新深耕質量振興之基。堅持教學質量作為教育發展的生命線,用好評價改革、優師培育、教研領航、數字賦能“四大改革引擎”,集中力量破解重點難點堵點痛點問題。一是發揮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對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牽引作用,改革評價體系,持續深化辦學評價方式改革、育人方式改革、辦學模式改革、管理體制改革。二是聚焦新課程、新教材、新方法、新技術,建立完善“新教師—骨干教師—名教師—教育家型教師”培養體系,開展校長教師全員培訓,加強優秀師資引進培養,持續優化師資配置。三是發揮特約教研員隊伍引領作用,堅持以教育科研為先導,常態化入校指導教育實踐,幫助教師實現專業成長,促進學校課堂質效躍升。四是強化數字教育賦能,推動教育網絡迭代升級,推進智慧校園試點示范,深化“三個課堂”應用實踐,促進課堂教學、學校管理、教育評價迭代更新,構建整體智治高質量教育發展格局。
(五)強化“五大保障”,優先發展夯實教育惠民之基。一是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持續完善教育投入機制,積極向上爭取支持,持續加大本級投入,保障教育經費“兩個只增不減”。二是堅持助力鄉村振興,全面兌現各級各類學生資助及義務教育營養改善計劃政策,深入開展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專項行動,保障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殘疾兒童等特殊群體依法接受義務教育。三是堅持穩定保障發展,全面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抓牢抓實校園安全管理,健全聯防聯控聯管機制,突出抓好防范學生溺水、校園欺凌、燃氣燃油安全、食品安全等風險隱患整治,扭緊校園平安穩定鏈條。四是堅持關愛溫暖發展,完成專門女子學校建設盡早招生,發揮好區級心理健康名師工作室作用,推動建立“一生一策”的心理成長檔案,織密少年兒童成長保護網,深入推進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改革試驗區建設,做好學生近視監測篩查及健康體檢,共同促進全區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穩步向前,實現總體近視率較上年下降0.5個百分點目標。五是堅持依法治教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建強用好法治副校長隊伍,打造一體化法治教育基地全國典范。
(本版稿件由記者劉曉娟采寫,圖片由區教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