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業闊步行 鄉村振興賦新篇
發布時間:2024-01-28 12:30:27 來源:
新聞摘要:

  現代農業闊步行 鄉村振興賦新篇

  ——區農業農村委2023年亮點工作回眸

  

未命名圖片1

 

  大觀鎮鐵橋村藍莓基地。

  

未命名圖片2

 

  糧油示范基地。

  

未命名圖片3

 

  木涼鎮茶葉基地。

  

未命名圖片4

 

  福壽鎮大石壩村高標準農田整治現場。

  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7.5萬畝,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穩步提升;全年蔬菜產量59.41萬噸、出欄生豬68.1萬頭,農業保供能力穩步提升;我區獲評“2023年全國特色魅力茶鄉”,《南川區以“稻”為媒開辟鄉村振興新“稻”路》獲全國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典型經驗做法……

  2023年,區農業農村委以首批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創建、農業全產業鏈建設等工作為重點,全力抓好農業穩產和農民增收,保持了全區農業農村發展穩中向好、穩中有進的勢頭。

  做強特色產業

  壯大農業發展力量

  過去一年,我區以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建設為統攬,圍繞“全產業鏈、功能拓展、數字賦能、平臺支撐”的發展思路,以種植、研發、加工、儲運、營銷等環節為重點,重點建設了“南川米”、藍莓和古樹茶等特色產業鏈。

  截至去年底,我區已建成綠色精品稻米基地7萬畝,推進1.3萬畝古樹茶基地、1.1萬畝藍莓基地提質。推動“南川米”、古樹茶和藍莓“一主兩輔”鄉村產業實現鏈條延伸、富民興村。

  近年來,我區重點在品種選優、土壤改良、生產標準化、加工智能化、銷售品牌化上下功夫,持續大力推進“南川米”產業發展。去年,我區大力實施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行動,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7.5萬畝;實施農機裝備提升和應急作業能力項目,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63%。去年我區糧食播種面積達73.65萬畝、產量超過31萬噸。

  目前我區已建成藍莓組織培養育苗實驗室,擁有1.1萬畝藍莓標準化種植基地,是重慶最大的藍莓標準化、規模化種植區縣。藍莓組培中心可每年供應優質藍莓種苗超過60萬株。已建成占地127畝的藍莓加工廠,并配套建成1萬噸凍藏冷凍庫。去年南川藍莓銷往澳門。我區已建成集種苗繁育、基地種植、采摘銷售、科技創新、產品研發、景區旅游為一體的現代農旅融合示范基地。

  近年來,我區圍繞南川古樹茶選種育種,持續開展基礎研究,為金佛山古樹茶開發與利用打下堅實基礎,一片“大樹葉”逐步成長為年產值1.5億元的“大產業”,讓古茶樹變成了“搖錢樹”。我區出產的古樹茶,不僅銷往國內各地,更遠銷新加坡、美國等國家和地區。

  精準擴規延鏈

  產業發展深度融合

  過去的一年,我區農產品加工提質擴能,新培育出金禾米業有限責任公司、特珍食品有限公司兩家市級農產品加工業“雙百”企業,農業全產業鏈建設連續兩個季度在全市賽馬比拼中名列榜首。

  培強塑優農業品牌,“南川米”“南川玄參”入列2023年第一批全國名優特新農產品名錄。

  過去的一年,“大金佛山178環山趣駕”紅紅火火,串聯起我區景區游、康養游、鄉村游、度假游等多種旅游方式,不僅成為游客節假日旅游的熱門選擇,還為沿途農戶增收提供機會,成為我區農文旅融合發展的一張亮麗名片。

  去年,我區獲評“2023年全國特色魅力茶鄉”,木涼鎮漢場壩村獲評中國美麗休閑鄉村,茶旅融合促鄉村振興項目入選第三屆重慶市鄉村振興十大示范案例。新創建市級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鎮1個、村3個。

  強化生態支撐

  和美鄉村如詩如畫

  走進我區廣袤鄉村,美麗的田園風光映入眼簾,特色民居在山水間相映成趣,一條條農村公路直通家門口……鄉村之美仿佛是一幅多彩的油畫。過去一年,我區大力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實施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2271戶,入戶道路建設118公里。

  實現全區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90.38%,規模養殖場、大型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100%,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52.8%,三大糧食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覆蓋率44.7%,農藥使用量下降0.1%。我區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模式入選全國技術模式。

  走進豐必達5G電商直播產業基地,金佛山貢米、金佛山方竹筍、金佛山蜂蜜等特色農產品琳瑯滿目。如今,我區特色農產品通過網絡,從田間地頭走向千家萬戶。全年農產品網絡銷售額達到6億元。我區生態大觀園直播分中心入選全市數字農業電商直播產業園區域分中心。

  靶向發力改革

  鄉村振興腳步鏗鏘

  華綠生物食用菌項目是國家級生態農業示范區智慧農業生產基地建設項目,采用了智能化、自動化、標準化生產,去年一期工程實現食用菌產量1.5萬噸,產值約1.5億元。

  去年我區培育市農產品加工業“雙百”企業兩家,1月~11月,規上農產品加工業產值達到20.76億元、增長7.4%,農業全產業鏈建設獲全市農業農村系統第一季度、第二季度賽馬比拼第1名。

  方竹筍被譽為“筍中之王”,但保鮮時間短成了產業發展壯大的瓶頸。我區建成了年產1.5萬噸的加貝蔬菜食品精深加工項目、季季豐食品方竹筍液氮速凍加工項目,有“冷”技術的加持,新鮮方竹筍和蔬菜實現了供應自由。

  目前,我區建成智慧農業項目6個、打造智慧農業市級示范項目兩個、建成益農信息社217個。培育本土電商主體,全區農業新型經營主體中信息化技術覆蓋率達75%。

  近年來,我區大力實施品牌農業發展戰略,創建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72個,著力打造了“南川米”“金佛玉翠”“南川古樹茶”“南川方竹筍”和“南川雞”五大知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南川米”“南川玄參”入列2023年第一批全國名優特新農產品名錄。

  去年,我區建立“南川農安”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平臺,將企業信息、產品信息、承諾達標合格證信息、追溯信息一碼整合。“重慶市南川區農村產權流轉服務有限公司”掛牌運行,我區初步建成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2023年交易額突破1億元。我區入列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區縣。

  農村公共服務水平得到極大提升,我區新獲批為市級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區縣,《加快構建分級診療體系,有效滿足群眾就醫需求》入選第五批全國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

  積極探索農民通過“土地股”“成員股”等多種股份合作形式,參與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新增“三變”改革村40個,改革村達125個。扶持壯大集體經濟。227個村(社區)完成集體經濟收益分紅,集體經營性收入超10萬元的村占比達94%。

  (本版稿件由記者黎明采寫,圖片由區農業農村委提供)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