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參加重點項目集中開竣工儀式見證新南川新氣象
發布時間:2024-01-28 12:24:55 來源:
新聞摘要:

  

  

3333333333

  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認真聽取項目介紹,詳細了解項目情況。 記者 甘昊旻 攝

  南川融媒訊(記者 李佳遙 黎明 劉曉娟)新春伊始,萬象更新。1月27日,南川區2024年第一季度重點項目集中開竣工儀式舉行。

  此次集中開竣工重點項目涵蓋產業發展項目、基礎設施項目、民生工程及社會事業項目和其他投資項目。其中,集中開工項目29個,總投資91.7億元;集中竣工項目15個,總投資50.9億元。儀式采取“1+3+3”模式進行,即1個主現場、3個竣工項目分現場、3個開工項目分現場。其中,主現場設在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南川校區項目(一期);竣工項目分現場分別為西環高速公路、魚枧水庫、中廣核儲能電站;開工項目分現場分別為超群汽車輪轂項目(二期)、山王坪供水工程、興茂樂村康養旅游度假區二期項目。

  在主現場,彩旗飄揚、人頭攢動,展板圖文并茂繪就出一張張思路清晰的“任務書”和“工期表”,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在展板前認真聽取項目介紹,詳細了解項目情況。隨后,主現場和分現場進行視頻連線,共同分享、見證竣工的勝利和開工的喜悅。

  新征程 新突破

  “高校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中心、創新高地、創新源頭和動力引擎。一個地方要想發展起來,必須努力發展高等教育。”廖雪飛代表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工業立國、科教興國、科教強國都需要發揮高校的重要支撐作用。萬事開頭難,我區實現了高校數量“零”的突破后,相信以后將有更多高校落戶我區。

  “引進高校是第一步,下一步我們還要鼓勵更多高校畢業生留在南川、扎根南川、建設南川。”張婷婷代表說,高校是人才的聚集地,實現高校價值,助力我區發展,應從高校人才培養入手,要健全引才體系,強化校企對接,搭建人才發展平臺,通過筑巢引鳳,吸引更多高校畢業生落戶南川,將高校打造成人才供給的源頭活水。

  “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南川校區項目(一期)的開工建設,標志著我區終于有了第一所大學,這是一件大事,更是一件喜事!”趙欽委員說,高等教育發展水平是城市競爭力的核心和支柱,是一個城市創新能力和水平高度的體現。我區積極謀劃、提前布局,成功引進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這是我區在新征程上實現的新突破,將為我區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證、智力支持、科技支撐和文化引領。

  項目強 信心足

  “我區作為首批創建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的城市,這些項目的實施將有助于提高我區農業生產效率,促進農業現代化,進一步鞏固農業基礎地位。”李同華代表說,他比較關注農業項目,看了今天開竣工的一系列農業項目,讓他看到了我區在農業現代化建設和發展上的決心和實力。

  “作為一名基層代表,這是我第一次親眼見證如此大規模、多元化的項目同時啟動,深感震撼,備受鼓舞。”李霞代表說,這些重點項目的開工建設,將為我區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作為一名區人大代表,她將繼續履職盡責,為南川的建設發展添磚加瓦。

  “本次開竣工項目數量眾多、含金量十足!”向可懷委員說,這次集中開工的重點項目,不僅是對未來發展的積極布局,更是對地區經濟轉型升級的有力推動。他說,隨著這些項目的建成投產,我區的經濟發展結構將得到進一步優化,經濟發展動力將進一步增強。

  “這些重點項目的開工和竣工,反映了我區在發展上的追求和決心,也體現了我們對未來的期望和信心。”盧朝建委員說,這次開工的項目涵蓋了工業、農業、康養和民生等多個領域,將有助于打造一個宜居、宜游、宜養的現代化新城,期待這些項目能夠順利推進,早日發揮價值。

  努力干 抓落實

  “項目是立區之本、興區之基、富區之源。今天的項目就是明天的財富,也是南川未來的希望。”周開亮代表說,我區把加快項目建設、穩定投資規模作為經濟增長、后勁增強、動能轉換的重要舉措,全方位、多層次、多渠道開展招商引資活動,引進了一批強基礎、利長遠、受眾廣的大項目好項目,值得稱贊。接下來,各級各部門應接過“接力棒”,以項目為抓手,努力抓落實、促發展、謀振興。

  “項目建設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命線、主引擎、硬支撐,是拼經濟、穩預期、強信心、促發展的主抓手。”唐小紅委員說,她將在推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積極搭建政企交流溝通平臺,進一步幫助企業紓困解難,做好金融服務穩預期,加大政策宣傳強信心,當好橋梁紐帶和參謀助手,不斷激發民營企業內生動力。

  “這些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無一不展現著南川的精氣神。”楊偉委員說,這是全區上下干事創業、奮發有為的結果。他說,項目是“牛鼻子”,重點項目會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今天集中開工的項目體量大、質態優、效益好,并向著質的“高”與“新”攀升,必將為我區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作為一名區政協委員,同時也是一名民營企業家,他將立足本職工作,將企業家精神和委員擔當深度融合,以飽滿的熱情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建言獻策、履職盡責,為我區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