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勇(右三)在客運中心站檢查了解安全生產情況。受訪者供圖
“立足群眾視角,了解群眾所盼所求是我們的職責。”1月22日,楊勇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作為區人大代表,去發現民生問題,提出改進建議和督促落實是他的應盡之務。
除了區人大代表這一身份,他也是東城街道灌壩社區黨委書記和東城街道商會秘書長。立足每一個崗位,擔起每一項職能,他始終躬身下沉,去發現百姓身邊的急難愁盼,不斷創新工作模式,提綱挈領地做好社區基層治理工作;協同搭建數字農業平臺,助推當地經濟發展。
“以前居民一遇到問題就往社區跑,不僅距離遠比較麻煩,而且問題解決的效率也低。”楊勇介紹,為此,社區通過網格化治理,在108個微網格全覆蓋推行“三找”“五必到”的基層治理新路徑,讓網格員在工作中更加貼近群眾生活,主動去發現他們的困難并積極提出應對方案,協調多方力量讓矛盾糾紛在網格里快速、高效地化解。
據了解,區里每年會對社區居民的醫保繳納推進情況進行考核。2022年,灌壩社區的醫保繳納推進情況欠佳,而到了2023年,考核情況躍居第一。“這份成效與精細化的網格治理密不可分。”楊勇說,灌壩社區網格員按照要求嚴格落實挨家挨戶上門服務,2023年底累計為轄區4000多戶居民上門辦理醫保。
此外,楊勇會定期組織社區黨員干部、群眾進行時事政治、文明素質、家庭教育、鄉村振興等內容的學習,并創新推出“學習三法”:一是“彈簧法”,即控制學習時長在1小時內,精選學習內容;二是“對比法”,通過提前告知學習與不學的利害關系,讓學員了解接受培訓的重要意義;三是“敘事法”,講解過程中切忌大篇幅的理論講解,多用故事說話。
在產業發展方面,楊勇作為東城街道商會秘書長,他指導業主搭建了數字農業直播平臺,并協助完善企業文化建設。數字農業直播平臺投用后,全年蔬菜水果的本地采購量占采購總量的40%,有效紓解了當地農戶農產品銷售難問題。
面對接下來的工作和生活,楊勇說,他會繼續加強自身學習,立足本職崗位,貼近群眾生活,聆聽群眾呼聲,做好“為民服務”本職工作,增強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
見習記者 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