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玉鎮2023年亮點工作回眸:“鳴”之所盼 “玉”見幸福
發布時間:2024-01-27 11:56:27 來源:南川融媒體中心
新聞摘要:
未命名圖片1

打造“五彩花田”助力鄉村振興。

未命名圖片2

舉辦插秧比賽,傳承農耕文化。 

未命名圖片3

舉辦鄉村村晚,展示鄉村新面貌。  

未命名圖片4

通過院壩議事了解村民所需。 

未命名圖片5

鄉村書屋成為村民休閑閱讀好去處。

未命名圖片6

“五彩花田”吸引游客前來游玩打卡。

“鄉村振興人才驛站”搭平臺,100余名外出企業家和賢達人士反哺家鄉;稻田“上云端”吸引游客紛紛認購,讓村民腰包鼓起來;全鎮7個村(社區)年總收入617萬元,同比增長137%;蔬菜種植面積、蔬菜產量、規上工業產值增速、限上批發零售銷售額增速排名全區前列;推出“一庭兩所”矛盾糾紛聯調工作機制,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化解矛盾糾紛177件;完成“稻香漁歌”三期項目建設,打造“一廊兩圈十八景”特色景觀……

  這一年,鳴玉鎮全鎮廣大干部群眾聚焦黨建統領“三項重點任務”,以“穩進增效、除險清患、改革求變、惠民有感”為工作導向,以實干實績、善作善成彰顯擔當作為,這是一份鳴玉人民心之所向的成績單,這是屬于鳴玉人最好的幸福感。

全力打贏重點工作“主動仗”

  2023年,該鎮主動融入全區“一盤棋”,以黨建統領“三項重點任務”為中心,在“賽馬比拼”中排名全區前列;聚焦“五個堅持”,扎實開展第二批主題教育,調研座談18次,梳理突出問題12個,實現成果轉化20項。探索“云認養”模式,推出“我在溝溝有塊田”活動,推動傳統農業向數字農業轉型。信訪矛盾協調實現“一竿子到底”,農房辦證業務辦理時間減少5至10個工作日,相關經驗得到重慶新聞聯播報道。深入推進農村“三變”改革,探索三種模式助力村級集體經濟,全鎮7個村(社區)年總收入617萬元,同比增長137%,平均經營性收入88.15萬元,位列全區A檔。

聚焦共享共建惠民“關鍵仗”

  2023年,鳴玉鎮夯實“強村富民”工程,大力推進助企服務和鄉村振興提質行動,促進共享共建惠民有感。常態化開展“三服務”和“四下基層”,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持續向上向好,完成稅收806.43萬元,完成率118.3%。“南川區鳴玉鎮中心社區股份經濟聯合社稻漁綜合種養示范項目”被認定為重慶市第一批“萬企興萬村”行動典型。“稻香漁歌”示范案例建設經驗先后3次在市、區兩級作經驗分享,中心社區入圍重慶市2023年度“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示范村”創建名單,打響鄉村振興“金名片”。“稻油豆魚菜”五大產業蓬勃發展,特種稻種植面積鞏固擴大至6村930畝,增長率達60%。集中精力補短板辦實事,農貿市場提檔升級、市民廣場修繕、新建集鎮公廁、蔬菜基地連接道建設項目等13件民生實事全部完成……一件件民生事實,一個個產業發展,使轄區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

優化作風轉變提升“重點仗”

  2023年,鳴玉鎮始終堅持“四比四不比”作風建設,呈現“你追我趕、爭先進位”的良好態勢,激活干部精神狀態,展現鳴玉奮進姿態。做優黨建陣地,對照“四清單一目錄”完成7個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掛牌規范。建成區內首個鎮級黨校,打通農村黨員學習“最后一公里”。做優宣傳陣地,“鳴玉稻香漁歌”微信公眾號累計發布原創文章90篇,閱讀量達3萬人次。做優服務陣地,持續深化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累計開展志愿服務活動70場次,服務群眾超4000人次。強化隊伍支撐,“鄉村振興人才驛站”打造計劃項目被評為全區人才工作優秀項目,相關經驗在“人民日報”“七一網”等國家級平臺刊發。建好“141”專班,做優“三個核心績效”,運用“V字模型”,梳理核心業務14項,拆解業務模塊58項、業務事項190項,完成“一件事”場景謀劃5件。實行“885”賽馬比拼機制,周調度、月研判、季復盤,全力推動各項指標升檔進位。

群眾說“幸福” 

未命名圖片7

  石龍村 蘭傳東:依托鎮里的“鄉村振興人才驛站”平臺,我回村流轉10畝土地發展特種稻,2023年就獲得豐收,還獲得了鳴玉鎮政府對特種稻種植大戶的獎金。政府帶領我們實施科技助農,我實實在在嘗到甜頭,還會繼續擴大產業,在鄉村振興中發揮力量。

未命名圖片8

  中心社區 向治剛:集鎮整潔了,道路方便了,污水管住了……這一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身邊的環境越來越好了。從集鎮到各村,水泥路直達村民家門口,沿途錯落有致的民房、美麗整潔的庭院、規范有序的垃圾點,處處彰顯著和美鄉村新風貌。

未命名圖片9

  明月村 解朝碧:現在政府推出的“群眾接訪一窗辦理”,在鎮公共服務中心這里反映問題,可以一次性就辦好,不用再像以前一樣跑好幾個部門。確實讓我們辦事越來越方便快捷,越來越暖心貼心。

(本版稿件由記者聶靈靈采寫,圖片由鳴玉鎮提供)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