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龍鎮2023年亮點工作回眸:用好“四抓手” 推動鄉村跨越式發展
發布時間:2024-01-27 11:53:53 來源:南川融媒體中心
新聞摘要:
未命名圖片1

游客在楊梅基地采摘楊梅。

未命名圖片2

打造望梅亭便利游客賞景。

未命名圖片3

楊梅風情園風光。

  2023年,騎龍鎮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重要抓手,圍繞高質量發展、助力農民增收等為中心,聚焦特色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農民就業增收、民生服務等,促進鄉村全面振興,持續提升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

抓因地制宜

展現美麗鄉村獨特魅力

  農民要富,農村要美。騎龍鎮充分結合民情村情,堅持做出特色、提升成色,以楊梅產業為脈絡,凸顯濃厚“楊梅文化”,實現鄉村特色產業與景觀完美融合。

  提品質。投入資金完成石河村楊梅園提檔升級及周邊環境整治,補齊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短板。引進專家、科技人才入園指導110余人次,科學種管全鎮5000畝楊梅。

  創品牌。扶持培育龍頭企業1家,種植大戶4戶,放大騎龍楊梅產業發展效應。吸納志愿者36人打造“梅好時光”幫幫團志愿服務隊,通過網絡平臺廣泛宣傳推介,打響“騎龍楊梅”品牌,助力楊梅產業發展。

  暢銷路。構建集種植、銷售、采摘于一體的楊梅產業集群,精心籌辦楊梅采摘節,吸引區內外游客1萬余人,采摘節售出楊梅6萬余斤,帶動當地群眾增收150萬余元。與浙江商戶簽訂2.5元/斤保底收購協議,解決楊梅銷售的后顧之憂。

抓基礎夯實

催生鄉村綻放新態勢

  鄉村振興,規劃先行。

  騎龍鎮始終把鄉村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重要抓手,著力補短板、強弱項、解難題,不斷強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筑牢鄉村振興之基。

  持續開展農村廁所改造提升項目。深入推進廁所革命,帶動村民傳統生活方式改變,驗收2022年全鎮無害化衛生廁所97個,整改進度100%。2023年新申報戶廁改造31個,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美化亮化鄉村風貌。

  推進石河楊梅新村村容村貌整治提升項目。爭取補助資金100萬元,實施楊梅新村舊房整治提升、公共環境綠化美化亮化工程,確保夯實轄區群眾增收致富之基。

  申報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爭取補助資金,實施生產生活便道建設7.5公里和蓄水池建設3個,著力改善農村交通基礎設施條件。農村水利設施和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是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基礎性保障。騎龍鎮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已于去年5月全部完工,并于11月通過區級驗收,目前進展良好,強化了全鎮高標準農田建設和土地保護建設。

抓共建共享

激發鄉村既有功能價值

  村民的就業問題是重要的民生工程。騎龍鎮柏林村通過整合土地資源,創新土地流轉模式,發展柑橘產業,促進百姓和集體增收。

  農業+旅游。聚焦文旅融合配套和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投入資金50萬元,配套滴灌設施30萬元,集中連片發展優質柑橘產業300畝,打造集采摘、垂釣、觀光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示范點,輻射帶動1340余名群眾創業就業增收。

  線上+線下。多元化解決產銷一體化問題,線下通過基地采摘、零售和與城區大型超市簽訂供銷協議,線上開辟團購、直播帶貨等方式,構建起線上線下雙軌道銷售格局。

  糧食+經作。推廣套種共育模式,套種大豆、胡豆等經濟作物,在不影響柑橘產量和品質的前提下,果園套種糧食作物產值達3萬元以上,綜合效益顯著。

  集體+農戶。依托“村黨支部+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實現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達50萬元以上,有效帶動90余戶村民入園發展。

抓聚焦服務

提升鄉村民生幸福指數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騎龍鎮在提高精細化管理程度和服務水平上下功夫,提升社會保障治理效能。

  落實民政救助政策。做好醫療、因災、困難家庭等臨時救助申報工作,臨時救助31戶13萬元。做好特困人員審核申報、動態調整、經費發放工作,為全年特困人員54人發放特困金63.9萬元。完成高齡老人申報26人,發放高齡失能補貼5200元。全鎮享受低保197戶382人,共計發放低保金199.7萬元。

  幫助群眾解決就業問題。針對各類重點幫扶對象,通過微信群、QQ群、短信、公示等方式積極為群眾對接就業崗位,已實現新增就業56人,新增返鄉創業24戶,公益性崗位安置75人。開展靈活就業創業指導360人,開展職業指導300人,發放貸款20萬元,實現就業穩固增收。

  持續開展政策宣傳。全力推動政策走進千家萬戶,提升全民參保、續保積極性,實現養老保險精準擴面,總參保人數147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87.67%,困難群眾參保率100%。

  征途漫漫,惟有奮斗;重任千鈞,惟有實干!騎龍鎮正處在加快發展的關鍵階段,新的一年將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因勢而動、順勢而為、乘勢而上,為現代化新南川建設貢獻騎龍力量。

(本版稿件由記者劉曉娟采寫,圖片由騎龍鎮提供)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