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供銷合作社2023年亮點工作回眸:提升為農服務能力 全力助推鄉村振興
發布時間:2024-01-27 11:51:34 來源:南川融媒體中心
新聞摘要:
未命名圖片1

開展無人機飛防作業。  

未命名圖片2

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現場。  

未命名圖片3

開展廢棄農膜回收利用宣傳活動。

  2023年,區供銷合作社堅持牢記“為農服務”根本宗旨,緊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系統上下一心,扎實作為,各項工作邁入了健康有序的規范化發展軌道。

  推進“三社”融合發展,全力助推鄉村振興

  爭取資金支持。2023年,區供銷合作社爭取市財政農村“三社”融合發展資金137萬元,用于“三社”融合發展主體建設。建設區域性為農服務中心。依托基層社示范社建設區域性為農服務中心3個,打造集代耕代種、機播機收、統防統治等多種服務功能為一體的服務中心。發展農村綜合服務社。大力推廣“村社共建”模式,新建星級農村綜合服務社3個,為農民提供生產資料、日用消費品、農副產品購銷及再生資源回收、電商快遞等服務。

健全基層組織體系

織密為農服務網

  積極推進“惠農貸”貸款。2023年,爭取區財政“三社”融合發展信貸風險補償資金80萬元、“惠農貸”貸款貼息資金50萬元。推動銀行向圖個吉栗板栗專業合作社等5個涉農企業累計發放“惠農貸”貸款1170萬元,實現貼息13.88萬元。規范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全系統參股入股農民專業合作社47家,吸納12家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入股,促進基層供銷社與農民專業合作社之間聯合發展。切實增強服務能力。截至目前,農民合作社服務中心為58家農民合作社、基層供銷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提供財務代辦、金融服務等綜合性代理服務,促進涉農經營主體規范管理。

  發揮主渠道作用,開展農資精準化服務

  做好淡儲旺供。堅持早謀劃、早部署、早組織、早儲備,及時組織系統內農資經營企業及銷售網點做好市場分析研判,通過“淡儲旺供”備足生產物資。保障農資供應。充分發揮供銷社農資經營網點優勢,開展農資下鄉活動,實現農資配送100%到戶,2023年,實現銷售化肥25197.1噸、農藥90噸、種子480噸、農膜244噸。保障農資質量。從購進環節入手,把好“入口”關,保障農資質量,配合相關職能部門,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農資商品等坑農害農行為,堅決杜絕假偽農資商品流入市場。

抓好廢棄農膜回收

助力生態文明建設

  健全回收網絡體系。建成區廢棄農膜回收貯運中心1個,新建涉村社回收網點57個,累計建設廢棄農膜回收網點291個,健全完善了“戶收集—點回收—區集中轉運分揀、整理貯運”的網絡體系。開展廢棄農膜回收。2023年已回收廢棄農膜258.11噸,完成任務的102.42%;回收肥料包裝物83.2噸,完成任務的104%。已交售加工企業處置的廢棄農膜255.64噸、肥料包裝物81.44噸,回收率預計達到91.75%。推廣示范加厚和全生物降解地膜。在種植大戶建設加厚和全生物降解地膜示范點5個,推廣鋪設加厚地膜面積260畝、全生物可降解地膜260畝。

強化為農服務能力

提升為農服務水平

  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2023年,7個基層供銷社示范社已對20個鄉鎮(街道)38個村(社區)開展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2萬畝,涉及水稻、玉米、高粱3個作物種類,耕、防、收、秸稈還田4個環節。拓寬農產品流通渠道。大觀園農產品冷鏈物流配送中心依托大觀片區8個鄉鎮9個星級農村綜合服務社,構建“配送—收購”雙向網絡體系,實現果蔬年配送1950次。

2024年工作計劃

  1.抓農業社會化服務。

  2.抓“三社”融合發展。

  3.抓生態環境保護。

  4.抓農資保價穩供。

(本組稿件由見習記者王婷婷采寫,圖片由區供銷合作社提供)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