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人力社保局2023年亮點工作回眸:時代答卷寫滿獲得感幸福感
發布時間:2024-01-27 11:47:32 來源:
新聞摘要:
未命名圖片1

專場招聘會現場。  

未命名圖片2

專車直送外出務工人員。 

未命名圖片3

創設疑難問題辦事窗口,用“小窗口”做好“大服務”。 

未命名圖片4

開展“雙隨機、一公開”執法檢查。 

未命名圖片5

全市首個銀行端24小時社保自助服務站在南川投用。

  全區城鎮新增就業8786人,完成基本養老保險擴面7904人,舉辦各類招聘活動128場、發布崗位3.18萬個,發放創業擔保貸款9713萬元,成功創建4個市級平臺基地,成功打造6個市級充分就業村(社區),在全市率先建成24小時社保自助服務站……

  剛剛過去的2023年,區人力社保局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群眾所訴、所需、所盼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圍繞保民生、促發展兩條主線,全面推進穩就業保就業、社會保障、人事人才、勞動關系等工作,推動人社工作取得新突破、新成效,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發展和民生答卷。

數說人社:

  ◆主動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聯合都江堰市、武隆區開展招聘會11場,與都江堰、汶川、武隆共享招聘信息9批次崗位2701個。

  ◆持續做好脫貧人口就業幫扶,全區有就業意愿且已就業脫貧勞動力23270人,發放脫貧人員跨區域交通補助市內區外32.85萬元,13個就業幫扶車間就近吸納鄉村就業困難人員176人。

  ◆組織3家企業參加重慶市第七屆“渝創渝新”創業創新大賽,分別榮獲重慶30強稱號;組織參加重慶市“渝創渝新”大學生創業啟航計劃,2人榮獲三等資助。

  ◆持續打響扮靚“南事易辦”人社服務品牌,強化數字重慶核心業務梳理,整合業務事項27項,平均壓縮辦事時限5天。

  ◆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總人數40.31萬人,基本養老保險擴面完成7904人,擴面計劃完成率462.22%。

  2024年主要工作

  ◆促進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加強人事人才工作。

  ◆維護勞動關系和諧穩定。

出實招

抓好就業“頭等大事”

  “我這種年齡大、文化程度較低的人找工作很麻煩,后來聽說可以參加技能培訓再找工作,我就報了名。”54歲的宋長谷是古花鎮的脫貧戶,她參加了區人力社保局聯合區創新職業培訓學校舉辦的家政培訓班,并在隨后的招聘會上與一家家政公司達成了就業意向。

  過去一年,區人力社保局推動我區新增見習基地42家,通過實施訂單式培訓、以工代訓和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等方式,累計開展職業技能培訓3208人次,發放培訓補貼492.14萬元,有效提高了參加培訓人員的技能水平,讓廣大群眾身傍一技“闖市場”。

  為讓勞動者就業有門路、創業有平臺、權益有保障,區人力社保局大力實施重點群體幫扶專項行動、“渝創渝新·創響南川”創業服務活動、春風行動暨就業援助月等系列活動,通過歸集信息為企業和重點群體精準畫像,統籌整合就業、創業、培訓、人才、失業保險等系列政策措施,按需定制專享“就業套餐”,實現了崗位與求職者的雙向奔赴,讓更多群眾端上就業飯碗,享受穩穩的幸福。

  同時,繼續發力線上招聘平臺,推動“一職等你”帶崗直播進社區、進企業、進商圈、進夜市,幫助勞動者就近就業、靈活就業、充分就業,實現增收致富。“當時好奇直播帶崗是什么,就線上咨詢了一下,說了說我自己的情況,參加了線上面試,結果連門都沒出就把工作找到了,真是方便。”鳴玉鎮村民張崇勇說。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關系千家萬戶冷暖。2023年,區人力社保局堅持把穩定和擴大就業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頭等大事,持續做好脫貧人口就業幫扶,統籌推進農民工、失業人員、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一年來,常態化開展各類招聘活動128場次,公益性崗位兜底3620人,實現城鎮新增就業8786人、登記失業人員就業5720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3641人,分別完成目標任務的125.5%、168.2%、173.4%。

求實效

織密兜牢社保網絡

  “媽媽行動不便,我平時工作又走不開,每年只能請假帶她去社保所打指紋。現在家門口有了24小時自助服務站,晚上散步的時候就能完成認證,太方便了。”去年10月,全市首個銀行端24小時社保自助服務站在南川投用,得到了老百姓的連連夸贊。

  過去一年,區人力社保局積極推動社稅銀一體化先行先試,24小時社保自助服務站打通線上線下全流程,全天候提供線下養老保險全流程一站式服務和20項高頻人社業務自助辦理服務,為群眾提供服務6000余次;大力探索便民利民服務方式改革,在全市先行先試設置社稅銀一站式參保平臺7個,成功辦理業務12000余筆,深受參保群眾好評。

  同時,深化“四社”融合模式,在工業園區設立社保服務站,方便園區企業“足不出樓”辦理社保業務;推動社保服務進社區,讓3700余名老人足不出戶完成待遇資格認證及社保卡換發;推進社醫合作實現大數據共享比對,為6萬余名退休人員進行無感認證;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的“一卡通”場景運用創新推廣,實現助學資金發放、圖書借閱、身份識別、電費繳納等多場景運用,進一步提高了公共服務便捷度。

  社會保障,民生之依。過去一年,區人力社保局創設疑難問題辦事窗口,實行專人接待、專窗受理、專題研究、專門回復,共接待532人次,回復問題485件次,解決疑難問題47件;強化宣傳引導、專人指導,自制操作指南,大力推進企業、個人自助網辦,全年網辦業務量突破200萬大關,極大減少了辦事群眾排隊等候時間;推動社保精準擴面,全區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總人數40.31萬人,發放養老、工傷、失業金等各類社會保險待遇超23億元,織密兜牢社會保障網,讓更多市民享受政策紅利。

下實功

持續優化人才隊伍

  人才是一個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支撐,抓人才就是抓發展,謀人才就是謀未來。

  2023年,全區人才工作亮點紛呈。繼續堅持“三單式”人才引進模式,持續實施人才引進計劃,通過公開招聘、考核招聘、校園引才等方式引進各類人才497人,開展技能人才等級評價5521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64人,為全區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支撐。

  去年4月,區人力社保局聯合區委組織部,帶領10余家區內企事業單位組團前往川渝高校開展菁英引才引智活動,搭建高校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精準對接平臺。最終,該活動吸引了上千人報考南川,其中碩士研究生占比達98%,真正實現了政府搭臺、組團攬才,雙向選擇、三方共贏。

  建強人才隊伍的同時,區人力社保局還不斷加快人才項目建設。成功舉辦“2023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專家團走進南川”活動,助推我區中醫藥康養產業發展和人才隊伍建設;推薦蔣能大師工作室獲得國家級(籌建)技能大師工作室授牌;組織轄區內20家企業參加2023重慶國際人才交流大會人才招聘及推介展;推薦1人入選2023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名單,實現零的突破。加強事業單位人事管理,辦理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職務任免、轉正定級、競聘上崗等1994人;累計推薦表彰先進集體28個、先進個人48名,獲評全市“三支一扶”計劃工作先進單位和優秀組織單位。

  此外,在區人力社保局的指導幫扶下,隆化職中獲批市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進一步夯實我區技能人才培訓培養平臺基礎建設;中醫藥產業科技園區獲批全市首個市級中醫藥產業專家服務基地,助力我區強化人才引進,推動中醫藥產業做大做優做強;盛亞祥創業孵化中心獲批市級創業孵化基地,為我區創業者打造更優質的服務平臺;豐必達返鄉創業園獲批市級農民工返鄉創業園區,有效提升我區對返鄉創業實體的服務能力,吸引區外創業務工人員返鄉創業……

  如今,開放包容的南川正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奏響了匯智聚才賦能高質量發展的鏗鏘樂章。

辦實事

構建和諧穩定勞動關系

  “從我們投訴到成功討回工資,用了不到一周的時間,真是太感謝了!”日前,區人力社保局成功幫助農民工要回被拖欠的工資,獲得了勞動者的誠摯感謝。

  一聲謝謝表達的不僅僅是農民工的感激之情,更是對區人力社保局為民服務的最好評價與肯定。去年以來,該局立足部門職能,周密部署、迅速行動,扎實開展各類專項執法檢查行動,為1736名勞動者追回工資及經濟補償金2300萬元,用心用情用力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

  為讓勞動者安“薪”無憂,區人力社保局積極推廣“渝悅·根治欠薪”數字重慶應用、農民工工資預警平臺建設,以“整體智治”理念探索欠薪治理現代化新路徑,實現根治欠薪工作的數據賦能,形成了“事前監測預警、事中過程管控、事后集成處置”的欠薪治理閉環,切實加強農民工工資保證金管理,保證金項目25個共4987.5萬元,最大程度消除失控漏管導致的欠薪隱患。

  不僅如此,區人力社保局還積極受理工傷職工勞動能力認定(鑒定)和病退鑒定815件次;受理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案件484件,涉及經濟標的額5316萬元,法定期限結案率達100%;處理信訪案件82件,到期結案率100%,接待來訪群眾1600余人次,無纏訪鬧訪集訪事件發生;開展勞動保障、平安建設、全民反詐及防邪等宣傳活動,滾動播放視頻200余條次,發放宣傳資料2000余份,積極推進人力社保平安建設。

(本版稿件由記者盛余多采寫,圖片由區人力社保局提供)

相關新聞推薦